細(xì)說漢字:庶
“庶民無憂。”這個“庶”字本為會意兼形聲的字。①是甲骨文的形體,上部為“石”,下部為“火”,以火烤石,石熱能夠烙烤食品,也可將熱石投入水中煮水,所以于省吾先生說:“庶即‘煮’之本字。”其形體分析應(yīng)為“從火從石,石亦聲”。②是金文的形體,類似于甲骨文。③為小篆的形體,“石”訛變?yōu)椤皬V”。其內(nèi)部的“火”又訛變?yōu)椤肮狻薄"転榭瑫膶懛ā?/span>
《說文》:“庶,屋下眾也。”不妥。其實在甲骨文中當(dāng)“眾”講的“庶”,則應(yīng)在“庶”下再加一個“眾”字,這個字后世不傳了,所以就以“庶”字代替。這樣“庶”就有“眾”義了,如《莊子·漁父》:“以傷庶物。”這是說:傷害了眾物。由“眾”又可以引申為“民眾”,如《史記·秦始皇本紀(jì)》:“庶心咸服。”這是說:民眾之心都順從了。《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為庶。”大意是:夏商周三代帝王的后代,到今天則成為平民了。
“庶”字轉(zhuǎn)化為虛詞,則為副詞,多表示希望,如《左傳·桓公六年》:“庶免于難。”這是說:希望免于難。
——左民安《細(xì)說漢字》
擴展閱讀
形聲字。本從火,石聲。甲骨文中或從“宀”,與作。像火形的部分在甲骨文與山相似,西周金文中逐漸線條化,約在春秋時期火形下部變得侈張,已經(jīng)與楷書中火字的寫法相同。到了隸楷階段,火字變作四點,或變作“從”,已全然看不出火的形狀。
為煮的初文,本義為用火加熱食物。甲骨文中有“庶牛”,于省吾先生讀為“煮牛”。后用來表示“眾多”,應(yīng)該看成假借。《說文》:“庶,屋下眾也。”(其實就是“眾”的意思,加“屋下”兩字是為了切合字形所從的“廣”)《易·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nèi)杖印?/strong>”又從眾多義引申為家族的旁系,相對于嫡系而言。《左傳·文公十年》:“殺嫡立庶。”又引申為平民。《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為庶。”(三后,夏、商、周三代帝王。姓,子孫)又有差不多之意,亦為假借用法。《論語·先進》:“回也其庶乎。”引申為表示希冀的副詞,或許。《詩·檜風(fēng)·素冠》:“庶見素冠兮,棘人赤欒兮。”(孟蓬生)
——《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