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彈
左民安
這是“孤鴻應彈墜荒丘”的“彈”字。甲骨文①是一張弓,在弓上有一個小圓圈,就是彈丸的形象。小篆②變成了筆畫繁多的左形(弓)右聲(單)的形聲字“彈”。③是楷書的寫法,基本上同于小篆。④是楷書簡化字。“彈”的本義就是“彈弓”,如《戰國策·趙策四》:“左挾弓,右攝丸。”也就是說:左手夾著彈弓,右手拿著彈丸。這個彈(dàn旦)字本為名詞,可是當它作動詞用的時候,就應讀為tán(壇),有“發射”的意思。比如《左傳·宣公二年》: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這就是說:晉靈公這個昏君,在臺子上用彈弓射人,來觀看人們東奔西跑地躲避彈丸,以此取樂。
請注意:在古典史籍中的“彈射”一詞,大都是表明用彈丸射擊之義,如陸龜蒙《練瀆》詩:“彈射盡高鳥。杯觥醉潛魚。”可是《三國志·蜀書·盂光傳》里“彈射利病”中的“彈射”,那也是用“彈丸射擊”的意思嗎?錯了。這里的“彈”字應讀為tán(壇);這個“彈射”是“指摘”之義。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形聲字。從弓,單聲。“單”之形聲演變,參“單”字條。“單”,簡化作“單”,“彈”類推簡化作“彈”。《說文》:“彈,行丸也。”本義是彈弓。《戰國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執丸,將加己十仞之上。”引申指彈丸。這些意義的“彈”字讀為dàn《廣韻·寒韻》:“彈,射也。”用彈弓發射。《左傳·宣公二年》:“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引申義有用手指敲擊、撥或敲樂器,彈劾等。這些意義的“彈”字讀為tán(徐在國)
——《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