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幺
“幺”字讀作yāo,是個象形字。①是周朝早期金文的形體,像一小束絲的樣子。②是小篆的寫法,與金文的形體相似。③是楷書的形體。
《說文》:“幺,小也。象子初生之形。”許慎認為“幺”字的本義為“小、”是正確的,但是說它“象子初生之形”則不可信。許氏之所以有此解,是因為“幼”字從“幺”。徐灝說:“幺(yāo)從絲省,而幺從茲省。茲訓微,析之則其形愈微。故凡物之小者,皆謂之幺,因之子初生亦曰幺也。茲,于虯切;幺,于堯切,亦一聲之轉也。”徐氏頗有見地地將“幺”字的形、音、義闡發得清楚明白,令人信服。
“幺”字的本義為“小”,如《爾雅·釋獸》注稱最后出生的小豬為“幺豚”。蘇軾《異鵲》詩:“家有五畝園,幺風集桐華。”這里的“幺鳳”即指傳說中體型較小的鳳鳥。“幺錢”,即指漢代徑七分、重三銖的小錢。顧炎武《日知錄·幺》中說:“謂一為幺是也。”因為“一”是最小的整數,所以至今人們還稱一為幺。今山東萊陽一帶稱最后出生的小孩或小動物為“小幺郎”,湘西及四川一帶稱幼子為“幺兒”。
“幺”是個部首字,從《說文》到《新華字典》等絕大多數的常用漢字工具書中均立有“幺”部。在漢字中,凡由“幺”所組成的字,多有“小”義,如“茲”為“微”義。“幼”為“小”義,“幽”為深暗而狹小義,“幾”為“微”義等。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象形字。本像絲束之形,為后世文字所襲。《說文》以為像子初生之形,非是。“幺”字本義是指微小。《合集》20948:“不雨?乙幺雨小。”《甲骨續存補》45:“貞:叀(惠)之日幺雨?”(向神靈貞問:這一天有小雨嗎?)方言中的幺叔、幺妹等,即指小的、排行最末的。《漢書·敘傳上》:“又況幺?,尚不及數子,而欲暗奸天位者乎!”顏師古注:“幺、?,皆微小之稱也。”由微小義引申,幺可表物體之色度。《合集》33276:“乙巳貞:桒禾于
三幺(幽)牛?”(乙巳這天向神靈貞問:用三頭幽色牛向
請求好收成嗎?)這一用法甲骨文中也可用“
”、“幽”來表示(參見“
”、“幽”字條)。周代銘文中的“幺”字多讀若“玄”,亦表物體之色度。邾公華鐘:“邾公華擇厥吉金,幺(玄)鏐赤爐,用鑄厥龢鐘。”(邾公華擇選黑色的美金和紅色的爐這樣的吉金,用來鑄造聲音和諧的鐘)這一用法的“幺”后世多用作“玄”(參見玄字條)。“幺”字還可作數詞“一”的俗稱。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幺,俗謂一為幺。”(齊航福)
——《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