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幽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這個“幽”字本為會意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兩縷細絲,下部是“火”,以微火燒細絲,發(fā)出微光。②是金文的形體,與甲骨文相似。③是小篆的形體,其下部訛變?yōu)椤吧健薄"転榭瑫膶懛ā?/span>
《說文》:“幽,隱也。從山中茲,茲亦聲。”許慎根據(jù)小篆的形體,誤認為下部從“山”。“幽”字的本義為“昏暗”,如屈原《離騷》:“路幽昧以險隘。”這是說:道路昏暗不清而又很艱險。由此又可引申為“隱晦深奧”,如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大意為:參照《離騷》而使之達到隱晦深奧。此后又可引申為“幽靜”、“幽情”,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請注意:現(xiàn)在所說的“幽默”,是英語humour的譯音,意思是說某人的語言或行為生動有趣,并且有較深的含義。但是,我國古籍中的“幽默”卻是“寂然無聲”的意思,如《楚辭·九章·懷沙》:“孔(很)靜幽默。”大意為:非常寂靜,沒有任何聲音。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之同源分化字。本作
,像兩束絲相并之形,可用表物體之色度(參見“
”字條)。為了區(qū)別詞義,卜辭又追加火旁孳乳出“幽”字。金文襲之。因古文字山形與火形易混,后世火旁訛作山形,《說文》遂以為“從山、中
”,非是。《金文大字典》以為“幽”字本義指微火,并謂“今杭縣人猶謂火微為幽”。甲骨文中“幽”或用于表物體之色度,這種顏色近于微火之色。《合集》14951正:“
黃牛,
(惠)幽牛?”古文獻中,“幽”字或指黑色,假為“黝”。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幽,叚借為黝。”《詩·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毛傳:“幽,黑色也。”由上述意義,“幽”字可引申為昏暗、微弱義,還可引申為幽靜、幽雅義。墻盤:“青(靜)幽高且(祖)才(在)
(微)靈處。”(內心幽靜的高祖安好地居住在微國)唐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由幽靜義又可引申為隱蔽義。《說文》:“幽,隱也。”《荀子·正論》:“上幽險,則下漸詐矣。”由隱蔽義亦可引申為囚禁義。詛楚文“幽
媇戚”之幽即表囚禁。又如《呂氏春秋·驕恣》:“于是厲公游于匠麗氏,欒書、中行偃劫而幽之。”(齊航福)
——《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