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素
“丹心素節本無求。”這個“素”字本為會意字。①是金文的形體,其中間為白繒(絲織品)之形,下部兩側為雙手,是表示雙手執白繒。②是小篆的形體,雙手被省掉了,其上部更像繒的下垂形,其下部的“絲”表示白繒是用絲織成的。③是楷書的寫法。
《說文》:“素,白致繒也。”“素”的本義是致密而沒有顏色的絲織品,如古詩《上山采蘼蕪》:“新人工織縑(jiān,細絹),故人工織素。”大意是:新人擅長織細絹。故人擅長織白而細的繒。由“白繒”可以引申為“白的”、“沒有染色的”,如《禮記·玉藻》:“……天子素服,乘素車。”這是說:……天子穿素衣,乘坐不帶顏色的車子。由此又可引申為“樸素”或“純樸”,如陶潛《移居》:“聞多素心人。”意思是:聽說很多人都是心地純樸的人。
請注意:古籍中常有“素衣”一詞,有時指古代禮服的白色中衣;有時指白色的兇服;有時指白色的衣服,多比喻清白的操守。到底為何義,要根據文意而定。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從糸,從《說文》:“素,從糸、,取其澤也。”段玉裁注:“澤者,光潤也。毛潤則易下
,故從糸、
,會意。”上舉字形3下部所從之“巿',(古代一種服飾),與從“糸”義通。字之上部“垂”字經過隸變,線條拉平直了,變成了三橫一豎,最后形成現在“素”字的寫法。素、索本一字分化。“索”字甲骨文作
(《甲文編》104頁),金文作
(《金文編》531頁“
”字所從)。因此師克盨之
,父宮壺蓋之
,信陽楚簡之
,當皆“索”字,用作“素”。“素”的本義是沒有染色的絲綢。《說文》:“素,白緻繒也。”《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引申為白色、本色、純樸、真情、空白等。表示真情的“素”后來寫作“愫”。再引申為與“葷”相對的蔬菜類食品。又指平素、舊時。作副詞用,相當于向來、經常等。(林志強)
——《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