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安
在陸游的《東陽道中》詩中有“先安筆硯對溪山”一句。這里的“安”字是“安放”之義,并非“安”字的本義。從甲骨文①看,“安”字的外面是一座房子,房中坐著一位面朝左的少女,把房門一關,真是既平安又舒適,“女居室中為‘安’”。金文②也是室中有一女,可見“安”字是個會意字。小篆③的形體也同于甲金文字。④是楷書的寫法,“宀”下有一“女”。
“安”的本義是“平安”,如《荀子·王霸》:“國安則無憂民。”就是說:國家平安了,則老百姓也就無憂無慮了。后又可引申為“習慣于”,如《漢書·藝文志》:“安其所習,毀所不見。”
就是容身、立足的意思,如《三國演義》中所說的:“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但是你可不能類推,如《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這里的“安身”是當“休息”講。有時“安”字還可當疑問代詞用,如《史記·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是說:小燕雀怎么能知道大雁的宏志呢?這個“安”可當“怎么”講,與“安”字本義無關,這是個假借字的問題。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安”字中的“女”的兩邊有時被加上裝飾性的筆畫(兩點),到周代金文中只保留了一個點。這種寫法與沒有裝飾性筆畫的寫法構成了異體。帶一個裝飾性筆畫的寫法一直到戰國文字中還存在,但在小篆和隸書以后已不復存在了。《說文》:“安,靜也。從女在宀下。”徐鍇系傳:“安,止也。從女在宀中。”以女人在居室中,會安靜之義。本義就是安靜。《爾雅·釋詁下》:“安,定也。”《詩·小雅·常棣》:“喪亂既平,既安且寧。”引申有安定、安適、安全等意義。(張玉金)
——《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