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官
這個“官”字是個會意字。甲骨文①的外部是“山”,即上古的屋形,其內(nèi)是“弓”。“弓”與“王(斧)”類似.在古代均為有鎮(zhèn)壓之權的標志。可見屋內(nèi)掛“弓”,是表示權威之所在,也就是“官府”的意思。②是金文形體,與甲骨文很相似。③是小篆的形體,屋內(nèi)之“弓”,已經(jīng)變得不像了。④是楷書的寫法。
“官”的本義是“官府”,如柳宗元《童區(qū)寄傳》:“愿以聞于官。”就是說:希望把這件事報告給官府。后來從“官府”的本義又引申為“官位”或“官職”等,如《荀子·正論》:“量能而授官。”也就是說,根據(jù)一個人的才能的大小而授予官職。后來又可引申為“官吏”義。王充在《論衡》中說:“百官共職于下。”以上的“官”字全是作名詞用,但在古書中也有“使動”用法,即“使……作官”之義,如曹操在《論吏士能行令》中說:“故明君不官無能之臣。”大意就是,圣明的國君是不使那些無功之臣作官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兩漢以前,“官”與“吏”的概念是不同的:“官”一般是指行政機關或指職務;“吏”,則是專指“官吏”。比如荀況的著作中所提到的“官人”。就是指政府里的人,“官”的本身并沒有官員的意思。可是到了漢朝以后,“官”就不是指行政機關了,而多指一般的官員。“吏”則是指低級的官員。當然,“官”字的行政職務的意義還在沿用。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說文十四篇下??部》云:‘官,吏事君也,從宀,從??,??猶眾也。此與師同意。’鄉(xiāng)先輩何子貞先生《東州草堂文鈔》卷八跋《漢潘乾校官碑》云:‘校官者,學舍也。官字從宀,凡從宀之字皆以屋室為義……’”姚孝遂《甲骨文字詁林》“官”字條后按語:“《說文》訓官為‘吏事君也’,乃后起之義。王筠《句讀》已疑之。俞樾《兒笘錄》云:‘宀者交覆深屋也,吏事君者何取而從宀?許君說此字殆未得其本義矣。今按官者館之古文也。從宀覆??,正合館舍之義。食部:館,舍也,從食官聲。此乃后出字,古字止作官。《禮記·曲禮篇》:在官言官,注曰:官謂版圖文書之處也。《玉藻篇》:在官不俟屨,注曰:官謂朝廷治事處也。官皆即館字。《易·隨》:初九有渝,《釋文》曰:‘官,蜀才本作館。蓋官古字,館今字也。’……則‘帝官’、‘帝不官’,官亦當讀作‘館’。待賓客之舍曰館,賓客止于舍亦謂之館。《詩·公劉》‘于豳斯館’,《左傳·僖十五年》:‘改館晉侯,饋七牢焉。’館均用為動詞。”總之,官本義為館舍之義。(周寶宏)
——《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