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個“宜”字,本為象形字。①是甲骨文的形體,其外形就像古代祭祀時盛牛羊等祭品的禮器,中間的兩個“A”字形代表祭品(牛羊肉)。②是金文的形體,較甲骨文復雜了一些。③是《說文》中古文的寫法,其外部變?yōu)椤板病弊郑褚粋€罩子。④為小篆的形體,較前者簡單了一些。⑤為楷書的形體。
《說文》:“宜,所安也。從宀之下,一之上,多省聲。”許慎所謂的“所安也”。并非“宜”字的本義而是引申義。“宜”本為用牲之法,后轉(zhuǎn)為祭名,如《尚書·泰誓傳》:“祭社曰宜。”祭品是美味佳肴,故引申為此義,如《詩經(jīng)·鄭風·女曰雞鳴》:“與子宜之。”大意是:給您美味佳肴。由合乎口味的“佳肴”又可引申為“合適”,如王符《潛夫論·相列》:“曲者宜為輪。”這是說:彎曲的適合于作車輪。由“合適”又可以引申為“應該”,如諸葛亮《前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也就是說:不應該過分地看輕自己。柳宗元《非國語下·命官》:“官之命,宜以材耶,抑以姓乎?”也就是說:要任命官吏,應該看他的才能大小呢,還是看他姓什么(指出身什么門第)?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象形字。此字在商和西周時,都像兩塊肉在俎上之形。到了春秋時,像俎的邊沿的弧形與下邊的一橫分離開。《說文》古文以后,斷開的弧形演變成為“宀”。《說文》古文還保留兩塊肉的形狀,到篆文中只剩下一塊肉之形了。隸楷之后,字形演變?yōu)閺腻病那伊恕1玖x是菜肴。《爾雅·釋言》:“宜,肴也。”邢昺疏:“謂肴饌也。”引申指烹調(diào)菜肴。《詩·鄭風·女曰雞鳴》:“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又引申為祭名、適宜的事、相稱、應當?shù)纫饬x。(張玉金)
——《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