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宦
“宦海風波,實難久戀。”這個“宦”字讀作huàn,本為會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形體。外面像宮室外部輪廓,與“宀”同。“臣”、“目”初本一字,“臣”為奴隸,這就表示室內(nèi)是奴隸。②是金文的形體。從“宀(房屋形)”從“臣(豎目形)”。③是小篆的形體,與金文極相似。④是楷書的形體。
《說文》:“宦,仕也。從宀從臣。”當“仕”講應(yīng)是“宦”字的引申義,并非本義。“宦”的本義應(yīng)為“帝王的奴仆”,如《國語·越語上》:“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吳。”大意是:低賤地去侍奉吳王夫差,送了三百人給吳國當奴仆。由“奴仆”可以引申為“管家”,引申為“作官”,如《儒林外史》:“宦海風波。”所謂“宦海”,就是指舊時官場有險惡,就像在海浪之中沉浮無定。由“作官”又可以引申為“宦官”,如《新唐書·李石傳》:“方足時,宦寺氣盛。”所謂“宦寺”,就是指宦官。原話的大意是:正在這時,宦官專橫。又如《三國志·蜀書·后主傳》:“宦人黃皓始專政。”也就是說:宦官黃皓開始掌握政權(quán)。
請注意:另有個“宧(yí)”字,指房屋的東北角,與“宦”字形體近似,不可混淆。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從宀,從臣。本義是做官。《說文》:“宦,仕也。”《廣韻·諫韻》:“宦,仕宦。”《左傳·宣公二年》:“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適子而為之田,以為公族。”杜預(yù)注:“宦,仕也。為置田邑以為公族大夫。”引申有官職、學習官吏的事務(wù)、做貴族的奴仆、太監(jiān)、閹等意義。還通假為“貫”(guàn)。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宦,古貫、宦通用,故《魏風》‘三歲貫女’,《魯詩》作‘宦女’。”(張玉金)
——《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