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宰
左民安
這個“宰”字。也是會意字。甲骨文①在“宀”(屋)內有“辛”,“辛”字本為平頭刀之形.也就是說在屋內以刀操勞即為“宰”,所以“宰”本為奴隸。②是金文的形體,沒有什么變化。③是小篆的形體,筆畫較甲、金文多了幾筆。楷書④是直接由小篆演變而來。
“宰”的本義是“奴隸”。后來奴隸頭也稱“宰”,又引申為幫助國君管理朝政的即為“宰相”(“宰輔”,一般亦指“宰相”)。“宰官”,你可別認為是“宰相”。其實一般的官員都可以稱為“宰官”,如蘇軾的《縱筆》詩:“父老爭看五角巾,應緣曾觀宰官身。”不過到了后世,縣令亦可稱“宰官”。要操勞家務,古代就免不了要殺豬宰羊,所以宰也有“殺”義。顏師古注《漢書》說:“宰,為屠殺也。”廚夫也可以稱為“宰夫”。
請注意:“宰”字是“宀”下從“辛”,而不是從“幸”,可不要寫錯了。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說文》:“宰,辠(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從宀,從辛。辛,辠也。”此字所從的“宀”代表房屋,所從的“辛”代表與罪過刑罰有關的意義。本義是充當家奴的罪人。引申有官名、主宰者、治理、殺牲、墳墓等意義。可通假為“采”(cài),有“封邑”的意義;通假為“滓”(zǐ),有渣滓的意思。(張玉金)
——《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