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各
這個“各”字是個會意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一只腳趾朝下的腳,其下部的“口”字是個門口,表示人從外面走進來的意思。②是金文的形體。③是小篆的形體,都與甲骨文相似。④是楷書的寫法。
“各”字的本義現在已經消失?,F在多用“每個”或“各個”之義?!案鞯闷渌坏某烧Z古今都用,一般都是表示每個人都得到適當的安置,如《漢書·東方朔傳》:“元元(善良)之民,各得其所。”這兩句話是說:善良的老百姓都得到了適當的安置。可是在上古“各得其所”就不是這個意思了,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經·系辭下》)這兩句話的大意是:交易完了而回去,每個人都如其所愿。可見成語的含義也有時代的區別。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從夂,像倒趾之形;從凵,像坎穴之形。古人穴居,凵即像其形,以足向居穴以會來至之義。典籍通作“格”?!案鳌北韥碇林x,甲骨文因而或加“彳”旁以明行來之義。西周金文中從辵或走。《人》2941:“貞:王其各叀辛,王弗每(悔)?”(貞問:王在辛日來,王不會有災禍吧?悔,悔吝義,即指災禍)曶壺:“王各于成宮。”甲骨文、金文中均使用其本義?;蛴米鳌翱汀保翱汀迸c“各”同源。越王鐘(《集成》144):“我臺(以)樂……大夫、賓各(客)。”或借為“格殺”之“格”。兮甲盤:“各(格)伐獫狁。”此義之“各”,《說文·手部》作“挌”(訓“擊也”),《廣雅·釋詁三》作“??”(訓同《說文》)?!案鳌保?strong>《說文》訓“異辭也”,即今日所說的各自義,此義產生較晚,約出現于戰國時期,如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139:“當貲各二甲。”馬王堆三號墓遣策:“鐃鐸各一。”(陳英杰)
——《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