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xì)說漢字:處
這是“何處望神州”的“處”字,本為會意字。①是金文形體,像一只蹲踞的老虎形,下部右邊的“幾”形可能是虎足的變形。②是小篆的形體,將金文的“虎”字頭又去掉了。③也是小篆的形體,又增加了“虎”字頭。④是楷書繁體字。⑤為簡化字。
《說文》:“處,止也。”其實(shí)“止”并非本義,而是引申義。“處”字的本義應(yīng)為“居住”,如屈原《九章·涉江》中所說的“處乎山中”,也就是居住于山中的意思。由“居住”可以引申為“停止”,如《孫子兵法·軍爭》:“日夜不處。”就是說:日夜不停地前進(jìn)。
請注意:古書中常有“處決”一詞,若一律理解為執(zhí)行死刑那就錯了。古籍中的“處決”大都是“安排”、“決斷”的意思,如《新唐書·李輔國傳》:“外事聽老奴處決。”這個(gè)“處決”就是“處置”、“裁決”意。
——左民安《細(xì)說漢字》
擴(kuò)展閱讀
會意字。《說文》:“処,止也,得幾而止,從幾從夂。處,処或從虍聲。”段玉裁注:“人遇幾而止,引申之為凡尻處之字。”西周金文井鐘:“憲憲圣爽,疐處于宗室。”臣諫簋:“誕令臣諫以囗囗亞旅處于
。”墻盤:“靜幽高祖,在微霝處。”《詩·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啟處。”鄭箋:“處,猶居也。”《詩·大雅·桑柔》:“自西徂東,靡所定處。”《詩》中凡毛傳訓(xùn)“止”者,皆應(yīng)訓(xùn)“居”。上引西周金文的處字皆用為居處之意。這些西周金文和西周文獻(xiàn)的用法可證處字的本義為居處之義。處字西周金文的形體從“
”從幾,
形可以認(rèn)為是虍字之繁,也可以認(rèn)為“人”形與“虍”形的合體。因此,西周金文的處字可以認(rèn)為是從人從止(倒止)從幾虍聲。這一形體當(dāng)為處字最早的形體,并為《說文》或體及后來典籍繼承。在戰(zhàn)國時(shí)代處字已經(jīng)簡化為從幾虍聲的字,《說文》篆文“処”當(dāng)是省掉虍聲的形體。漢代隸書的寫法是簡體“処”形體訛變。(周寶宏)
——《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jī)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