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衛
這是“保衛”的“衛”字的繁體字“衛”,是個會意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腳趾朝左的一只腳,下部是腳趾朝右的一只腳,中間的“口”字形表示一個區域或者一個城市。那么腳步在其周圍循回,就是“保衛”的意思。金文②的形體更為形象,中間的圓圈表示區域或城市,周圍的四只腳真像是哨兵或衛士所留下的足跡。這個金文的形體比甲骨文的形體繁雜了一些。可是到了小篆③更繁雜了,其中間是沿用了甲骨文的形體,左右兩側增加了個“行”字,表示這個區域或城市四通八達。同時,這個“衛”字從原來的會意字變成了外形(行)內聲(韋)的形聲字了。④是楷書的寫法,直接由小篆演變而來。⑤是簡化字。
“衛”字的本義就是“保衛”或“保護”,如:“朋友相衛。”(《公羊傳·定公四年》)“以衛王宮。”(《戰國策·趙策四》)從“保衛”之本義又可以引申為“衛士”或“衛兵”,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秦伯送衛于晉三千人。”就是說:秦伯送了三千衛士到晉。可是《聊齋志異》中的“家人捉雙衛來”是什么意思呢?是捉了兩個“衛兵”來嗎?不是的,是說家中有人捉了兩頭毛驢來。毛驢為什么稱“衛”呢?據羅愿的《爾雅翼·釋獸》記載:晉代的衛玠好騎毛驢,所以后世人稱毛驢也叫“衛”。
請注意:我們現在所說的“衛生”是個“醫學名詞”,可是《莊子·庚桑楚》中所說的“衛生”卻與現在的意義不同。古代的“衛生”是指“養生”,所謂“衛生之經”就是“養生之道”。當然現在的“講衛生”也就是“講清潔”,清潔了就不生病,這不也是“養生”嗎?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說文》作衞,“宿衞也,從韋、帀,從行。行,列衞也。”甲骨文從四足環繞著城邑之形,商承祚《十二家吉金圖錄》:“羅叔蘊師謂眾足繞口,有守衛意。”甲骨文或省去兩邊之足而從行,或將表示城邑的“口”改成“方”等。金文或見下部復增“止”;或“方”變形作“”。至于《說文》小篆寫作
,則是結合從口與
兩種形體。并將“
”移至下部,變形作“帀”,謂之從“帀”。隸變中,“帀”上的一橫或有省去。口下的止也或有省去。“衞”、“衛”兩形一直并行發展。《篇海類編·人事類·行部》:“‘衞’,俗作‘衛’。”今簡化通作“衛”。衛本義為守衛。《國語·齊語》:“以衛諸夏之地。”韋昭注:“衛,蔽捍也。”引申指守衛者,如門衛、侍衛。另引申指邊遠的地方。衛也指古代九服之一,或五服之一,等等。又為周朝國名。(師玉梅)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