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尾
長了一條大尾巴。小篆②的上部為“尸”,其下為“毛”(尾巴)。③是楷書的寫法,根本看不出人長尾巴的形象了。實際上“尾”字是個象形字,特別是“毛”更像尾形。
“尾”字本義就是“尾巴”。從“尾巴”又引申為“末尾”,如“首尾相接”。從“末尾”又可引申為“在后面”,如《后漢書·岑彭傳》:“囂(人名)出兵尾擊諸營。”所謂“尾擊”,就是從后面打的意思。當你讀《尚書·堯典》時,會見到“鳥獸孳尾”的話。你可千萬別理解為“鳥獸孳(zī資)生出一條大尾巴”。其實這個“孳”就是“繁殖”,“尾”就是“交尾”(交配)。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鳥獸交配”。
在古書中常用“尾大不掉”的話。這是比喻“部屬”勢力強大,上級就指揮不動了。此典原出自《左傳·昭公十一年》,原話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說文》:“尾,微也。從到(即倒字)毛在尸后。古人或飾系尾,西南夷亦然。”段玉裁注:“微,當作,妝,細也。此以疊韻為訓。如:門,捫也,戶,護也之例。《方言》曰:尾,盡也;尾,梢也。引申訓為后。《后漢書·西南夷列傳》曰:‘槃瓠(盤古)之后,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按尾為禽獸之尾,此甚易解耳,而許必以尾系之人者,以其字從尸。人飾系尾,而禽獸似之。許意如是。”段注不明白《說文》所說古人或飾系尾之義,但從商代甲骨文看,尾字形體確為人系一尾形,至于甲骨文之尾字的用法卻不詳,為什么人系一尾形也不清楚,但足以證明商代確有系飾尾之事,《說文》所說確有實據。從甲骨文尾字形體看,尾字的本義絕不是禽獸之尾,恰是人飾之尾,引申為動物之尾。(周寶宏)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