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屋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這里的“屋”字本為會意字。①是《說文》中籀文的形體,上部為“尸”和“廠”形。《說文》:“尸,象屋形。”“廠”是山崖形。下部為“至”,表示在屋內“止息”之義。②是小篆的形體,“至”上為“尸”,去掉“廠”形。③是楷書寫法。
《說文》:“屋,居也。”“屋”的本義為“房屋”,如范成大《顏橋道中》:“稻堆高出屋山頭。”大意為:稻子的大堆比房屋的山墻頭還要高。
請注意:古書中的“屋漏”一詞是常見的,若理解為房屋漏了,那就錯了。“屋漏”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古代室內西北隅施設小帳的地方;第二種是指屋的“承霤”,也叫“屋霤”、“水落”,即承屋上雨水下霤于地的用具。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說文》:“屋,居也。從尸,尸,所主也。一曰尸象屋形。從至。至,所至止。室、屋皆從至。,籀文屋,從廠。
,古文屋。”段玉栽注:“屋者,室之覆也。引申之,凡覆于上者皆曰屋。天子車有黃屋,《詩》箋:‘屋,小帳也。’”《詩?小雅?十月之交》:“徹我墻屋。”《小雅?正月》:“瞻烏爰止,于誰之屋?”《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鳥嘴),何以穿我屋?”《谷梁傳?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壞。”范寧注:“屋者,主于覆蓋,明廟不都壞。”《淮南子?主術》:“是故十圍之木,持千鈞之屋。”由上引文獻可知,屋字之本義是屋蓋、屋頂,引申為房屋之屋。《詩?秦風?小戎》:“在其板屋,亂我心曲。”《易?豐》:“上六,豐其屋。”上引文獻則用為房屋之義。屋字未見于甲骨文、西周金文,最早形體見于秦代文字,已是篆隸之間的形體,說明此形體屋字至遲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產生。《說文》古文形體
字,見于戰國古璽文和戰國楚簡,戰國楚簡
字所從之“宀”或“至”已是比較簡率的寫法。西周金文
匜有“
”字,所從之“
”當為戰國古文
字和《說文》古文屋的形體所本,二者構形之意不明。《說文》籀文屋字從廠,廠與廣在古文字中有時通用,從廣字旁之字多與房屋有關,從廠(山崖之崖)也與房屋有關。籀文屋當是從廠,屋聲。而屋字之用為屋頂、幕幄之義,皆與屋字形體不合,可能不是構形之義,《說文》及段注諸說對屋字形義之解說,似較牽強。因為屋字之屋蓋義比較早,多見于《詩》等西周文獻,故暫以屋蓋之義為屋字本義。(周寶宏)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