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異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里的“異”字本為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正面站立的一個人,雙手上舉而護住頭部。②是金文的形體,更像人護頭之狀。③是小篆的寫法,已發生了訛變。④為楷書繁體字。⑤為簡化字。
《說文》:“異(異),分也。”“分”并非“異”字的本義,而是后起義。“異”字的本義是“護翼”,正如《盂鼎》所說的“天異臨子”,即以“異”為“翼”。后世大都用“異”字的“不同”義,如《韓非子·五蠹》:“世異則事異。”其大意是:時代不同,國家的政治與社會情況也就不一樣。由“不同”又可以引申為“奇特”,如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這里的“異蛇”,也就是指奇特的毒蛇。
“異物”,一般是指“別的東西”,或指“珍奇的物品”,如《漢書·曹世叔妻傳》:“每有貢獻異物。”也就是說:每逢有人貢獻珍奇的物品來。可是《漢書·賈誼傳》中的“化為異物”,卻是指“死亡的人”,那是“鬼”的諱辭。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象形字。《說文》:“異,分也。從廾,從畀。畀,予也。”“異”本像手持一物往頭上戴的形狀。前人早已指出,“異”是“戴”字的初文。“異”與“戴”本為一字,后來分化,義各有當,成為形、音、義各不相同的兩個字。許慎據訛變的字形說解文字,不可能弄清“異”的本義及其與“戴”的關系。“異”的字形自商代甲骨文直到漢代印文,一脈相承。雖然戰國文字異形很多、變化多端,但都沒有《說文》小篆訛變得離譜。現在所見的秦漢文字都比《說文》小篆近古,因此,我們懷疑許慎為了牽合其“從廾,從畀”的說法而謬改文字。“異”字的簡化字“異”見于《說文》卷三“廾”部:“異,舉也。從廾,?聲。《虞書》曰‘岳曰異哉。’” “異”與“異”語音相近,“異”字未見古文字形體,文獻中用其本義的時候也極少,簡化字以“異”代 “異”。(李守奎)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