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xì)說漢字:干
這是“大動(dòng)干戈”的“干”字。甲骨文①像一根上頭帶杈的木棍子。金文②在其上部又加上了一個(gè)大疙瘩。看來“干”字是一個(gè)象形字,是一桿鐵杈的形狀,在上古就是一種武器,如《韓非子·五蠹》“執(zhí)干戚(古代像大斧頭一樣的武器)舞”,即拿著武器跳舞的意思。小篆③也還有鐵杈的樣子。楷書④則把小篆上部的曲筆拉平。
“干”的本義是武器,由此而引申為“干犯”,而“干犯”再引申為“沖”,所以杜甫《兵車行》中“哭聲直上干云霄”,就是“哭聲沖云霄”的意思。“干”與“千”的形體不同,不能搞錯(cuò),“干”字的上部是一橫,“千"字的上部是一撇。
在簡化漢字時(shí),以“干”代“干部”的“幹”和“乾濕”的“乾”。但值得注意的是,“乾”字有時(shí)讀qián(錢),如“乾坤”、“乾隆”,這種時(shí)候就不能用“干”字代替。至于“天干、地支”的“干”字,那只是同音假借,上古武器,選自周縛與“干”字本義毫無關(guān)系。
“干”字是個(gè)部首字,如“平”、“幸”、“幹”等字在《康熙字典》中均列為“干”部。
——左民安《細(xì)說漢字》
擴(kuò)展閱讀
象形字。《說文》:“干,犯也。從反入,從一。” “干” 本像帶有羽飾的盾形。甲骨文中部的方框和豦簋 “”中間的肥筆是盾身,盾下有鐏,盾上的筆畫像羽飾。為了書寫方便,肥筆線條化,變成一橫。許慎據(jù)符號化了的字形釋形,所謂“從反入,從一”,不可信。“干”之“盾”義,在出土文獻(xiàn)和傳世文獻(xiàn)中均可見。豦簋中有賜物“干、戈”,《書?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等,皆其例。毛公鼎中的“干吾王身”讀為“??敔(捍御)王身”。“捍衛(wèi)”義為“干”的引申義。(李守奎)
——李學(xué)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jī)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