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土
“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這個“土壤”的“土”字是個象形字。甲骨文①表示從地面上突起來的一堆土。古人非常敬重土,有了土就有農業,有了農業就有衣食。所以人們把這種堆起來的土看成是神,并向它祭獻。金文②基本上與甲骨文的形體相同,只是將虛心變為實心罷了——這與青銅的鑄造有關。③是小篆的形體。④是楷書的形體。
“土”的詞義很廣,這里不必細說。值得注意的是,當“土”字與“桑”字結合而組成“桑土”(指“桑根”)一詞時,這個“土”字應讀為dù(杜),實為“杜”字假借字。
另外,當我們讀范成大的《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詩時,會見到“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這兩句詩。這個“土饅頭”是指“墳墓”,因為墳墓在遠處一望也確像土饅頭。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即使有千年的鐵門能隔住,可是最終誰也免不了有一死。
“土”字是個部首字,凡由“土”字組成的字大都與“土”有關,如“垣’、“埋’、“城”、“塞”等。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象形字。像地面突出的土堆,字下部之“一”表示地面。甲骨文因契刻不便肥筆,只勾畫出土堆的輪廓,作形。盂鼎作
形,更為形象。后土堆之形或寫作一豎畫,或在豎畫上加一點。所加之點拉伸為一橫,便成為此字后來規范的寫法。9、10、11三字形顯示在西漢和近代的文字中,有在旁加點的異構。顧藹吉說:“土本無點,諸碑士或作土,故加點以別之。”“土”的本義指土壤。《說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書?禹貢》:“(徐州)厥貢惟土五色。”引申為土地、疆土、土田等,又引申為鄉土、本土,由鄉土、本土引申為與“洋”相對的土氣、俗氣等。“土”又是“社”的古文,甲骨文亳土、唐土等皆指其地之土地神,即社神。“土”又特指“水火木金土”五行之一。又特指古代塤類土制的樂器。“土”讀“dù”,通“杜”。根。《詩?豳風?鴟鸮》:“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毛傳:“桑土,根也。”陸德明釋文:“土,音杜。《韓詩》作‘杜’,義同。”(林志強)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