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里
這是“風塵十載歸故里”的“里”字。這個字是個會意字。金文①的上部是“田”,下部是“土”。人民是“恃田而食,恃土而居”,所以有“田”有“土”,才能生活。由于這些條件,就能形成居民聚居的地方,稱之為“里”。②是小篆的形體,直接由金文變來的,筆形極為相似。③是楷書形體,與小篆基本相同。
“里”的本義是古時居民所聚居的地方,如《詩經?鄭風?將仲子》:“無逾我里。”也就是說:不要邁過我居住的地方。從“聚居”又可引申為居民單位,先秦以“五家為鄰,五鄰為里”,也就是說二十五家為“里”。“里”字當居民單位講的詞義,我們今天還在沿用,如在我國南方一些大城市稱某些居民單位為“里弄”;在農村,就稱為“鄉(xiāng)里”,有時也特指故鄉(xiāng)。后來,“里”字由居住地方之義又可引申為長度單位,即一百五十丈為一里。
另外,古代“里”、“裡”、“裹”各不相同。“裡”與“裹”是異體字,雖然這兩個字都是形聲字,但結構卻不一樣:“裡”字是左形(衣)右聲(里),而“裹”字是外形(衣)內聲(里)。這兩個字的意義是一樣的,是指衣服里子、內里。在廢除異體字時,則把“裡”字廢除了,只保留了“裹”字。可是“裹”字筆畫太多,書寫不便,結果也被簡化用“里”字代替了。所以我們今天只用一個“里”字就夠了。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從田,從土。“土”第一橫在西周金文中為 點,后延長為短橫,演變?yōu)椤袄铩薄!袄铩焙汀把Y”本是不同的兩個字。“裏”是形聲字,本義是“衣內也”。因同音的關系,現(xiàn)在“裏”也簡化為“里”。“里”的本義是人所居住的地方。《說文》:“里,居也。”所謂“恃田而食,恃土而居”。《詩?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踰我里。”引申為鄰里、故鄉(xiāng)。又引申為居民組織單位,其制不一,有二十五家為一里、五十家為一里等等。又引申為長度單位。通“裏”,里面、內部。《素問?刺腰痛論》:“肉里之脈, 令人腰痛。”又通“悝”,憂傷。《詩?大雅云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鄭玄箋:“里,憂也。”(林志強)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