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基
“賢智之土,邦國之基?!边@個“基”字本為會意兼形聲的字。甲骨文①的下部為“其(箕)”,箕中裝有“土”,為起土筑墻基之義。②是金文的形體,“土”移于“其”下,意義未變。③是小篆的形體。④為楷書的寫法。
《說文》:“基,墻始也。從土,其聲。”也就是說打地基是筑墻的開始。但許慎認為“基”字是單純的形聲字,不妥。實為會意兼形聲的字,應作:“從土從其,其亦聲?!薄盎弊值谋玖x為“墻基”、“地基”,如賈思勰《齊民要術?園籬》:“于墻基之所,方整深耕。”《詩經?周頌?絲衣》:“自堂徂基。”也就是說:從堂上來到庭階(庭階靠近房基)。由“墻基”又可以引申為“基礎”,如《老子》:“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詩經?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邦家之基!”大意是:樂哉君子,您是國家的根基!
“基”字又可以由“根基”義引申為“開始”義,如《國語?晉語九》:“基于其身。”也就是說:從自己開始。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形聲字。從土,其聲。各時期字皆上“其”下“土”結構,唯甲骨文字是上“土”下“其”。古文字偏旁位置不居, “土”旁在上在下無別。馬王堆帛書還有左右結構者,如字形5、10。聲符“其”是“箕”字初文,本作,像簸箕之形。后加丌(也作“亓”),丌亦聲,即成后來“其”字。后代文字大致沿兩條線發展:一系為下“土”上“其”,“其”的第三、四筆或交叉、或平行,寫法略有變化。現代規范漢字寫作“基”。另一系為省體,下“土”上“亓(丌)”,大約從戰國沿襲至近代。“基”的本義指墻腳。《說文》,基,墻始也?!?strong>《詩?周頌?絲衣》:“自堂徂基。”毛傳:“基,門塾之基。”又泛指一切建筑物的底部。引申為基礎、開始、基業等。通“朞”。一周年。《隸辨?張遷碑》:“流化八基。”顧藹吉注:“以基為朞。”(林志強)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