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塞
這是“塞向墐戶”的“塞”字,是個會意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個“宀”(房子)字,中間的兩個“工”表示一堆東西,最下部是兩只手,也就是用手把一堆東西塞到房子之中的意思。金文②則把甲骨文上部的“宀”改為“穴”,表示把洞塞好。③是小篆的形體,是在最下部又增加了個“土”字,這就表示把洞塞好以后再用土封上。④是楷書的形體,是由小篆演變來的。
“塞”字的本義是“堵塞”,應讀為sāi(腮),如韓愈《原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就是說:沒有塞,也就無所謂流;沒有止,也就無所謂行。由“堵塞”之義又可以引申為“遏止”,如《商君書?畫策》:“善治者塞民以法。”大意是:善于治理國家的人,要用法來遏止百姓們的不法行為。因為要“塞住”的地方也往往是要害的地方,所以從“堵塞”之義又可以引申為“要塞”之義。這里的“塞”字應當讀為sè(澀),如《漢書?晁錯傳》:“守邊備塞,勸農利本,當世急務。”大意是:守備好邊疆的要塞。鼓勵農民搞好農業這個根本,這都是現迮廹切需要搞好的事情。
請注意:“塞”字在今天若干的書面語詞中使用時,經常讀為sè(澀),如閉塞、塞責等等。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從宀,從?,從収。?從四“工”。甲骨文從二“工”,后增繁為四“工”,至小篆又增加了“土”旁。從甲骨文和金文來看,字形表示雙手持物塞進屋中,則二“工”或四“工”當是所塞之物。此字古今字形的變化主要在四“工”筆畫的連接和“”旁的隸變。?符橫筆、豎筆相連,則成四橫二豎之形,加上“
”旁隸變作“廾”或“大”,總共當有五橫畫。秦漢隸書中把橫畫省為四畫或三畫,且豎畫多透上。楷書繼承了橫畫為三且豎畫透上的寫法“塞”,成為正字。“塞”的本義是堵塞、填塞。《詩·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引申為充實、充滿,又引申為閉塞、杜絕、遏制、約束等。這個意義又讀sè。作名詞,指險要之處,多指邊界上可以據守的險要之地、關塞。這個意義讀去聲sài。(林志強)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