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夫
“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這個“夫”字是個象形字。甲骨文①的下部是“大”(就是正立著一個人),“大”的上部有一小橫,表示頭簪形。這就是說:“以簪束發(fā)”,人已長成。②是金文的形體,與甲骨文類似。③是小篆的形體,其下部變得不像“人”形了。④是楷書的寫法。
“夫”字的本義就是成年男子,如賈誼《論積貯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也就是說:假若一個成年男子不耕種,有人就要挨餓。
在古代詩文中,由“夫”字所組成的詞是很多的,如“夫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李白《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這個“孟夫子”即對孟浩然的尊稱。可是在《論語》中所說的“夫子”,是學生對老師的稱呼,如:“子見夫子乎?”意思是:“您見過我的老師嗎?”
至于“夫”字當指示代詞“這”、“那”用,是假借字的問題,與“夫”字的本義毫無關(guān)系,如《左傳?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魯國社稷(jì季)之臣也。”大意是:這兩個人,是魯國所依靠的大臣呢。“夫”字有時還可以當句首語氣詞用,如《左傳?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就是說:說起打仗來,那是要靠勇氣的。這個“夫”字放在句首,表示提起議論。有時又可以放在句末,表示感嘆,如《論語?子罕》:“逝者如斯夫!”意思是:一去不復返的事就像這樣(流水)啊!
請注意以上這些作虛詞用的“夫”字,如果讀為fū(膚)那就不對了,而應當讀為fú(扶)。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指事字。從大(正立人形),上面一橫指示男子束發(fā)之簪,古代男子成年后需束發(fā)加冠。本義為成年男子,讀作fū。《說文》:“夫,丈夫也。”《詩·秦風·黃鳥》:“維此奄息,百夫之特。”引申指從事某種體力勞動或服勞役的人,如“車夫”、“漁夫”、“農(nóng)夫”、“樵夫”、“夫役”、“拉夫”等;“伕”是其分化字。又專指女子的配偶。“夫”又因音近的關(guān)系借用為第三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相當于“他、她、它、他們、這、此、那、彼”等,讀作fú。又借用為助詞,多用于句首,表示將發(fā)議論;也常用于句末,表示感嘆,也讀作fú。甲骨文像頭上插簪之人,文例為專名。西周晚期金文大克鼎有“善(膳)夫”,為名克之人的職業(yè)。甲骨文、金文以后字形變化不大。(郭小武 葉青)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