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xì)說漢字:乘
這是“乘肥馬,衣輕裘”的“乘”字,是個(gè)會(huì)意字。甲骨文①的下部是一棵樹,樹頂上站著一個(gè)人,表示乘于其上。金文②也是這個(gè)意思,其下是“木”(樹)形,其上是“人”形。小篆③下部的“木”形猶在,但其上的“人”形則不太像了,不過人的左右兩只腳倒是很像攀援樹枝之形。④是楷書的形體,中間的“北”字之形是由小篆中人腳之形變來的。
“乘”字的本義就是“駕”,如《易經(jīng)?系辭下》:“服牛乘馬。”由“駕”又可以引申為“登”或“升”,如:“倶乘高臺(tái)。”(《列子?黃帝》)也就是說:都登了高臺(tái)。因?yàn)椤暗恰庇小傲琛绷x,所以“乘”字又能引申為“欺凌”之義,如:“三國必起而乘我。”(《荀子?強(qiáng)國》)也就是說:三個(gè)國家一定會(huì)共起而欺凌我們。
請(qǐng)注意:當(dāng)“乘”字作量詞用時(shí),那就必須讀為shèng(剩),如:“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左傳?隱公元年》)這里的“乘”字就當(dāng)量詞“輛”講。這句話的意思是:鄭伯命令子封率領(lǐng)二百輛戰(zhàn)車去攻打京這個(gè)地方。在古籍中還有“乘矢”、“乘壺”的說法。難道說還能乘坐“箭”和“壺”嗎?不是的。所謂“乘矢”,就是四支箭;“乘壺”,就是四把壺。因?yàn)楣糯俺塑囻{四馬”,所以“乘”字在這里都是“四”的代稱,毫無乘坐之意。
——左民安《細(xì)說漢字》
擴(kuò)展閱讀
會(huì)意字。像人在樹(木)上,本義當(dāng)如清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所說:“自上而加曰乘。”“加其上曰椉,人乘車,是其一耑也。”乘字在商代文字中像人在(已伐之木) 上。西周文字為了突出人踩在樹上之意,又在大字下端連兩“止” (足),成為從
從木。戰(zhàn)國文字訛變更甚,除秦文字從木外,大多已不從木,而改從幾;且多將原標(biāo)在 “大”下端的兩“止”,與“大”的像人兩臂處直接相連。楚文字有從車者,即《集韻》的??字,是為“乘”的分化字,字義不變。漢代文字沿襲秦代字形,而向便于書寫方向發(fā)展。乘是人爬到樹上,故有升義。《詩·豳風(fēng)·七月》:“亟其乘屋”,毛傳:“乘,升也。”金文言“乘舟”,如“庚率二百乘舟入
(筥)從
(河)。” (《集成》15.9733)《詩·邶風(fēng)·二子乘舟》亦有“二子乘舟”之句。作為量詞,西周至春秋的乘乃指四匹馬拉的一輛車。由此“乘”既可以指車,亦可指馬,或并指車馬。指車的如西周的禹鼎:“??武公迺遣禹率公戎車百乘。”《詩·小雅·六月》:“元戎十乘。”指馬的如《論語·公冶長》:“陳文子有馬十乘”,十乘即四十匹馬。指連車帶馬的如師同鼎:“寽車馬五乘。”(劉恒)
——李學(xué)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jī)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