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同
這是“普天同慶”的“同”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覆盤之形,表示“會聚”義:下部是“口”,以一口代眾口,會聚眾口即為同,所以“同”字是個會意字。②是金文的形體,與甲骨文基本相同。③是小篆的寫法。④為楷書形體。
《說文》:“同,合會也。”基本正確。所以“同”字的本義應是“共同”,如《韓非子?說林上》:“同事之人,不可不察也。”這是說:共同作事的人,不能不觀察。由“共同”可以引申為“同一個”,如《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同船濟水。”這是說:乘同一條船渡過河去。再引申一步就有“相同”義,如“同年”就是年歲相同;“同產(chǎn)”,是同母兄弟;“同好”,是愛好相同的人。
請注意:古時稱同學為“同窗”,如關(guān)漢卿《金線池》:“我有個同窗故友,姓韓名輔臣。”那么“同門”是什么意思呢?仍然是指“同學”,是說同出一師門下,如顏師古注《漢書?孟喜傳》:“同門,同師學者也。”至于“同志”,古時多指“志趣愛好相同”,如《國語?晉語四》:“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由一種四人抬東西的用具的象形和“口”組成,表示四人用口令協(xié)調(diào)行動(參見“興”字條)。后來,“同”字上部像抬東西用具的部分逐漸變形,并把下部的“口”包在里邊,到了秦代篆文中,原來不相連的三個筆畫被連接起來,形成一條長的曲線。到了漢代隸書中這一長的曲線又被分成兩筆,以便于書寫,楷書“同”字是由這種寫法演變而成。本義是共同做事。《書·立政》:“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孔穎達疏:“惟進用刑罰與暴德之人同治其國。”(張玉金)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