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xì)說漢字:哲
這是“知人則哲”的“哲字”,本為形聲字。①是金文的形體。其上部為“折”,表音,下部為“心”,表意,表示“聰明”之意。②是小篆的形體,直接由金文變來。③為小篆的異體字,將“心”換成“口”,其義未變。④為楷書的寫法。
《說文》:“哲,知也。從口,折聲。”許慎的說法是對的。這里的“知”實(shí)為“智”,是“聰明”的意思,如《尚書?皋陶謨》:“能哲而惠,……何遷乎有苗?”大意是:既聰明而又有恩德,……何必還要遷徒流放苗民呢?由“聰明”又可以引申為“有才能的人”,如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序》:“舍本逐末,賢哲所非。”舊時,稱那些才能識見超越尋常的人為“哲人”,稱那些在某方面造詣極深的人為“哲匠”。
請注意:“喆”為“哲”的異體字,早已廢除了,除了人名用字之外,一般均寫為“哲”。
——左民安《細(xì)說漢字》
擴(kuò)展閱讀
形聲字。《說文》:“哲,知也。從口,折聲。悊,哲或從心。”從口之哲不見于西周金文及戰(zhàn)國文字,只有從心之悊。古人沒有大腦的概念,以心為思維器官,并作為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稱,心亦是人的主觀意識的代名詞。悊本義為明智、智慧,從心表義,從口于理無據(jù)。因此,哲之從口乃從心之訛誤。克鼎“天子明悊”,用其本義。由明哲引申指賢明的人或有智慧的人,如哲人。(陳英杰)
——李學(xué)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jī)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