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囊
“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螢曾寄此煙岑?!边@個“囊”字,本為象形字。①是甲骨文的形體,很像一個扎住口的大口袋,口袋里面裝著兩只貝。②是金文的形體,更像一個大口袋,里面裝了一只貝。③是小篆的形體,像上下兩頭都扎住的大口袋,口袋內的字通“襄”,表聲。④是楷書的寫法。
《說文》:“囊,橐(tuó)也。”“橐”是一種口袋,所以“囊”字的本文也是“口袋”,如《詩經?大雅?公劉》:“乃裹餱糧,于橐于囊。”“餱糧”就是干糧。大意是:于是包扎好干糧,把大大小小的口袋全裝滿??诖苎b東西,這就可以由“口袋”義引申為“囊括”義,如《文選?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下,苞(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用口袋盛也可以稱“囊”,如《宋書?沈攸之傳》中所說的“囊米”,也就是用口袋盛米的意思。
請注意:“囊”與“橐”雖然都是“口袋”義,但“囊”是一頭開口的口袋,而“橐”卻是兩頭開口的口袋,裝滿了東西以后,就要兩頭都扎住。《詩經》毛傳又說:“小曰橐,大曰囊。”若“囊橐”連用,則是泛指口袋。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形聲字。初文作(《金文編》425頁,“
”字所從),像扎住袋口的囊(小圈兒象征扎系袋口的繩索),象形字。后改為從
(“橐”之初文)的形聲字。小篆及秦漢古隸從
,襄省聲;草書與楷書則是從
?。ㄊ∪ァ澳尽保迨÷?。以上各體雖然均從襄省聲,但所省者各不相同:小篆“襄”字作
(從衣,??聲),字形1所從省去了“衣”旁;古隸“襄”字作
、
,字形2、字形3所從都省去“??”和“衣”的下半;隸書“襄”字作
,草書(字形4)所從省去了“
”;楷書則僅省去了“亠”。“囊”,本義是口袋。《史記·平原君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漢王充《論衡·無形》:“形之血氣也,猶囊之貯粟米也。”引申指用口袋盛物。漢桓譚《新論·求輔》:“雖積和璧,累夏璜,囊隋侯,篋夜光,未足以喻也。”明馬中錫《中山狼傳》:“策蹇驢,囊圖書。”(翼小軍)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