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回
這個“妙手回春”的“回”字是個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流水的旋轉之形。金文②仍然是水的旋轉之形,只是與甲骨文旋轉的方向相反。③是小篆的形體,為了符合漢字結構規整的要求和書寫的方便,竟變成了大口套住小口。④是楷書的寫法。
“回"字的本義就是“旋轉”,如《爾雅?釋天》中所說的“回風”也就是“旋風”。“水深而回”(《荀子?致士》)中的“回”字是指“旋渦”,當然也有旋轉之意。凡是“旋轉”,隨時都在改變著方向,所以“回”字又可以引申為“改變志向”之意,如柳宗元在《與韓愈論史官書》中說:“雖死不可回也。”這句話可不是“到死不回頭”的意思,其真意是:即使是死,也不可改變自己的志向。到了后世回字多用于“回來”或“回去”義,如李白的《將進酒》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回”字由“旋轉”或“掉轉”之義又可以引申為“不走正道”的意思,當“奸邪”講,如王安石《兼并》詩中所說的“奸回”就是“奸邪”的意思。
請注意:回、迴二字在古代的用法不盡相同。“迴”字是個后起字,它的先造字就是“回”字。后來兩字相通,但“迴”字從來不當“奸邪”講。“迴”、“廻”、“囬”三種形體現在都不能再用了,它們均簡化為“回”,實在方便。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象形字。商周文字均像回環旋轉之形,戰國時秦文字變為從內外兩個封閉的環形,為后世文字所本。本義指旋轉。《說文》:“回,轉也。”《荀子?致士》:“水深而回。”《古詩十九首》之十二:“回風動地起,秋草萋以綠。”引申指掉轉。《楚辭?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又指轉變。漢賈誼《陳政事疏》:“夫移風易俗,使天下回心而鄉[向]道,類非俗吏之所能為也。”又指還,返。唐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又指答復。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二》:“有一縣令使人獨不肯去,須責回書。”又引申指迂回。《漢書?李廣傳》:“東道少回遠。”顏師古注:“回,繞也,曲也。”又指邪僻。《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奸回不軌,禍倍下民可也。”又用為量詞,次。唐杜甫《百憂集行》:“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翼小軍)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