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鹵
這個“鹵”字讀作lǔ,本為象形字。①是金文的形體,外部像裝鹽的容器,內部像裝滿了咸鹽。②是小篆的形體,與金文極為相似。③是楷書繁體字。④為簡化字。
《說文》:“鹵,西方咸地也。從西省,象鹽形。”許說不確。“鹵”字與“西”毫無關系,本為容器中裝的咸鹽。咸鹵之地不長谷物,如《宋史?劉幾傳》:“邠地鹵。”。這是說“邠”這個地方是咸鹵地(不生谷物)。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流血漂鹵”的話,這里的“鹵”應作何解呢?其實,它是“櫓”字的假借字,這是說殺人太多,血把船櫓都能漂起來。
古書中常見“鹵莽”一詞,多表示冒失、粗率,如杜甫《空囊》:“世人共鹵莽。”這里的“鹵莽”亦可寫作“魯莽”。但是,《文選?楊雄<長楊賦>》中所說的“夷坑谷,拔鹵莽”里的“鹵莽”,卻是指荒地野草。所以,“鹵莽”也有“荒廢”義,如蘇軾《渚宮》:“二王臺閣已鹵莽。”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象形字。像盛鹽到容器之中。甲骨文中“”為容器,其中的“::”為鹽粒,鹽為細小顆粒,嫌與他物相混,因此,畫出盛它的容器。金文與甲骨文同。《簡化字總表》把“鹵”簡化成“鹵”,省略了原字中的四個點。本義為鹽鹵,又指制鹽時剩下的苦味汁液即鹽鹵。鹽鹵是氯化鎂和氯化鈉的混合物,黑色有毒,可使豆漿凝結成豆腐。后又泛指咸味的或不咸的濃汁。由本義引申為不生長谷物的鹽堿地。《史記?河渠書》:“穿洛以溉重泉以東萬余頃故鹵地。”(重泉:地名)又指鹽地所生的鹽粒。《史記?貨殖列傳》:“山東食海鹽,山西食鹽鹵。”通“魯”。笨,愚鈍。《莊子?則陽》:“君為政,焉勿鹵莽。”還可通“櫓”,大盾牌。通“擄”,掠奪。(胡偉)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