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圉
這是“陷于囹圉”的“圉”字,讀作yǔ,本為會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形體,內部是一個面朝右跪著的人,雙手戴著刑具,外部是囹圄(牢獄)之形,表示犯人被關進監牢之中。②是金文的形體,內部的“人”形已省掉了,僅存一刑具。③是小篆的寫法。④為楷書的形體。
《說文》:“圉,囹圄,所以拘罪人。”許說甚確。實際上“圉”字也正是“圄”字的異體字。由關人之“牢獄”義又可以引申為“關馬處”或“養馬”,如《左傳?哀公十四年》:“圉馬于成。”也就是說:將在“成”這個地方養馬。又可以引申為“養馬人”稱之為“圉人”,古時多為奴仆,如《左傳?昭公七年》:“馬有圉,牛有牧。”
“圉”本有固定的范圍之意,所以這又可以引申為“邊境”或“邊疆”義,如《左傳?隱公十一年》:“固我圉也。”也就是說:鞏固我國的邊疆。《詩經?大雅?召旻》:“民卒流亡,我居圉卒荒。”大意是:人民盡在流亡,我國的邊境也盡遭災荒。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從?,像手銬之形;從?,表四周封閉;整字會牢獄之意。甲骨文字形,四圍之中,“?”為基本部件,或有附加“□”形表示頸枷;或有附加一個跽跪之人,其手入“?”中,即“□”中“執”字,會以牢獄關押被拘之罪人意。金文為外“□”、內“?”;小篆由金文演變而來;隸楷文字由小篆演變而來。本義為牢獄。《說文》:“圉,囹圉,所以拘罪人。”銀雀山漢墓竹簡《尉繚子?將理》:“今夫??(繫)者,小圉不下十數。”牢獄是將人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由此引申為禁止,又引申指邊疆、邊境。“圉”還可指養馬,后泛指畜養,并可用作名詞,指養馬的人。(郭小武葉青)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