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將
“一車炭重千余斤,宮使驅將使不得。”這個“將”字本為會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形體,其左為豎起來的“幾案”形(幾腿朝左),右邊是“肉”,表示肉放在幾案上。②是金文的形體,在“肉”下又增加了兩只手,表示雙手捧肉放在幾案之上。③是小篆的形體,兩手變為“寸(手)”,其義未變。④為楷書的繁體字。⑤為簡化字。
《說文》:“將,帥也。”許慎之說不妥。因為“帥”是“將”的遠引申義。“將”字的本義應為“置肉于案上”,后引申為“扶”、“持”,如《木蘭詩》:“爺娘聞女來,出郭(外城)相扶將。”由“持”引申為“帶領",如《后漢書?蔡邕傳》:“遂攜將家屬,逃入深山。”由“帶領”引申為“將領”,如《呂氏春秋?執一》:“軍必有將。”《史記?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里的“將”必須讀作jiàng。
另外,當“將”字當“請”、“愿”講時,應讀為qiāng,如《詩經?衛風?氓》:“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大意是:請你別生氣,秋天為婚期。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兼形聲字。戰國文字作從又持肉于爿(chuáng,古床字),爿亦聲。形旁又、肉、爿分別為手、肉、床的象形字,三者結合會持取意;聲旁爿同時表音,將與爿并齒頭音、陽韻。古初借??(??、??)為將,后分化出《說文》所謂“從寸,??省聲”之“將”字。戰國時形旁又開始作寸,寸與又是形義皆近偏旁之更易,不影響本義。《說文》從此作出有別于古文字的結構分析,當是有依據的理據重構。此后隸變即在此基礎上進行,楷書作將,是小篆的筆勢化,簡化字作將。本義是持取。《荀子·成相》:“吏謹將之無鈹滑。”引申指扶助。《詩·周南·樛木》:“樂只君子,福履將之。”亦引申指養護、順從、遵奉、推進等。假借作助動詞,想,要。《包山楚簡》2.147:“將以成收。”引申為時間副詞,主要表將來時。馬王堆漢墓帛書《春秋事語》:“長將畏其威。”以上讀jiāng。指將軍、統領。馬王堆漢墓帛書《五星占》:“破軍殺將。”古代此義多假“??”字表示,郭店楚簡此種用法非常多,以致《古文四聲韻》將此通假字作本字收入。以上讀jiàng。助動詞,請,愿。《詩·衛風·氓》:“將子無怒。”以上讀qiāng。含雜質之玉,讀yáng。通“漿”,液態流質。云夢秦簡《日書》甲種:“入人醯醬滫將中。”馬王堆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因(咽)敝,飲藥將。”《說文》有“??”,從手爿聲,訓扶,與將同聲韻。《玉篇》謂??“今作將”,《汗簡》與《四聲韻》并作將的重文列出。二者究竟是否一字,存而待考。(張標)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