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門
這是“執戟進轅門”的“門”字,是個象形字。甲骨文①上部是一條嵌入門樞的橫木,下部很像兩扇門的形象。金文②則把門上的橫木去掉了,但仍保持兩扇門的原樣兒。③是小篆的形體。④是楷書的寫法,基本上同于小篆。⑤是簡化字。
“門”字自古至今皆用其“門戶”的本義,如《墨子?號令》:“門常閉。”后來引申為進出口也稱門,如《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洞門甚隘。”就是說“洞門很狹窄”的意思。一門之內為一家,所以“門”也能當“家”或“家族”講,如《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汝勿妄言,滅吾門也。”大意是:你不要胡說,當心滅掉我們的家族。從“家族”之義,又能引申為“門類”的意思,如《舊唐書?杜佑傳》:“書凡九門,計二百卷。”這就是說:這部書分為九個門類,一共有二百卷。
請注意:在古書中經常會見到“門貼”一詞,那是指“對聯”。古人要賣田宅和器物要寫一個招貼,這個“招貼”也同樣稱為“門貼”,如《南史》中所說:“百姓那得家家題門貼賣宅?”那么“門貼”出現在一段文字中究竟當“對聯”講還是當賣田宅的“招貼”講,這只有根據上下文的意思才能判定。
“門”字是個部首字,凡由“門”所組成的字大都與門戶及其動作有關,如“閉”、“間”、“閑”、“閘”等字。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象形字。像門。本義是房屋的門。《易·同人》:“同人于門。”甲骨文已經出現,指宗廟宮室的門。《合集》32035:“王于南門逆羌?”由本義引申為像門的東西。如:爐門;閘門。由本義又引申為途徑。《易·系辭上》:“成性存存,道義之門。”疏:“謂易與道義為門戶也。”又指關塞要道:玉門;江門。由家門引申為家族門第,家。《左傳·昭公十三年》:“晉政多門。”由門戶的不同引申為不同的類別,特指學術、宗教方面不同的學說、流派、集團。成語有:門戶之見;左道旁門。我國古代私家講學授徒,門又指與老師有關的:門人;同門。“”中之“一”像門楣。繁體作“門”,字形像兩扇門。一扇是戶,兩扇是門。簡化字據草書楷化而成。(胡偉)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