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間
這個“間”字是個會意字。金文①門上有一彎明月,月下有兩扇大門,這就表示由門隙間可以望見明月。之所以能夠望見明月,也正因為兩扇門之間有空隙,所以“間”字的本義就是間隙、空隙。②是小篆的寫法,把門上的月移到門內(nèi),表示門縫中見月光,結(jié)構(gòu)合理,書寫方便。③是楷書形體。④是簡化字。
這個“間”字在上古寫作“閒”(門里是個“月”字),本義為間隙、空隙,如《史記?管晏列傳》:“妻從門閒而窺其夫。”這個“從門閒而窺”就是“從門縫中看”的意思。當“閒”字讀為jiàn(見)的時候,可當“隔閡”講,如《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君臣有閒。”由“隔閡”又可引申為“離閒”。
請注意:閒、間、閑這三個字有區(qū)別。上古根本沒有“間”字,是后代寫作“間”的,上古都寫作“閒”。當產(chǎn)生了“間”字以后,人們則把讀jiān(艱)和jiàn(見)的都寫作“間”,而把讀xián(閑)的都寫作“閒”。“閑”的本義是柵欄,在通常情況下,“閒”與“閑”是不相通的;只是在“空閒”的意義上有時寫作“閑”。漢字簡化后,“閒”字被廢除了,凡是“空閒”、“忙閒”等意義均寫為“閑”。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會門有間隙,從門內(nèi)可以看到月光之意。本義指縫隙。“??”是“閒”的古文,從門從外。 《莊子·養(yǎng)生主》:“彼節(jié)者有閒,而刀刃者無厚。”由本義引申為置身其中,參與。《左傳·莊公十年》:“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 ”由于縫隙的距離都十分短近,因此又引申為抄近路。《史記·項羽本紀》:“沛公已去,閒至軍中。”由此又引申為暗暗地、偷偷地。《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太祖乃變易姓名,閒行東歸。”由縫隙、間隙引申為人與人或國與國之間的嫌隙、隔閡。《左傳·昭公十三年》:“諸侯有閒矣。”由嫌隙、隔閡,引申為尋找空子,故意造成別人之間的嫌隙,即挑撥、離間。《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信秦之閒。”由挑撥、離間,引申為間諜、偵探。《孫子兵法·虛實》:“無形則深閒不能窺,知者不能謀。”間諜,窺探情況者,由此引申為暗中窺伺對方的弱點或空子。《左傳·莊公八年》:“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閒公。”以上讀作jiàn。引申為當中、中間,讀作jiān。《史記·李將軍列傳》:“置廣兩馬閒。”以上義項的“閒”后來寫作“間”,簡化為“間”。“閒”和“間”是一對古今字。“閒”由本義縫隙還引申為事情與事情之間時間上的空閑,閑暇,讀為xián。《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憂念惶惶,未有閒寧。”這個意義的“閒”可通作“閑”,簡化為“閑”。(郭敏珊)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