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女
“卿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抒聲,惟聞女嘆息。”這個“女”字是個惟妙惟肖的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面朝左跪著的一個人,上身是直立的,兩臂交叉在胸前。金文②基本上與甲骨文的形體相同,只是在“女人”的頭上多了一條橫線,實為頭簪之類的裝飾品。③是小篆的形體,不如甲骨文更像跪著的人形。④是楷書的寫法,變得完全沒有人形了。
“女”字的本義即指“婦女”,如賈誼《論積貯疏》:“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就是說:要是一個婦女不織布,有的人就要受凍。有時又特指未嫁的女子,如《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體態多好的女子啊,可與君子匹配。另外,也當“女兒”講,如《木蘭詩》“不聞爺(父親)娘喚女聲”以上各例均為名詞,由名詞又可引申為動詞“嫁”,如《左傳?桓公十一年》:“宋雍氏女于鄭莊公。”也就是說,宋雍氏嫁于鄭莊公。不過這種當“嫁”講的“女”字,應當讀nǜ。至于“女”讀為rǔ(乳),那是代替了古代的第二人稱“汝”(當“你”講)。
有幾個用“女”字組成的詞,我們應當注意:在黃庭堅《送薛樂道知鄖鄉》詩中有這樣一句:“雙鬟女弟如桃李。”這句詩中的“女弟”是指“妹妹”。如此看來,那么姐姐可稱為“女兄”了?對!你看,劉知幾的《史通?浮詞》中就把姐姐稱為女兄。
有人曾把“女酒”理解為婦女喝的酒,這就不對了。《周禮?天官?序官》:“女酒三十人。”“女酒”是指古代宮廷中能釀酒的女工,所以是釀酒女工的代稱。
再比如,我們讀劉禹錫的《石頭城》詩,其中有這樣的名句:“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李賀的《石城曉》詩:“月落大堤上,女垣棲烏起。”這些詩句中的“女墻”和“女垣”都是指古代城墻上的矮墻,決不能認為古代還有男墻女墻之分。
“女”字是個部首字,凡由“女”字所組成的字大都與婦女有關,如“奴”、“好”、“妥”、“媚”等字。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象形字。甲骨文“女”字像女子兩手胸前交叉、屈膝而跪的形狀。或于頭部加一橫畫以示其頭飾,更顯女性特征。春秋金文屈膝而跪之狀已不顯,戰國文字承襲春秋金文,但筆勢略有變化。隸書已將屈膝之豎筆變為一橫筆,為楷書所本。本義指女性,與“男”相對。翏生??:“翏生眔大?其百男百女千孫。”《易·序卦》:“有男女,然后有夫婦。”這種意義的“女”讀為“nǚ”。從女性引申出以女嫁人義。《國語·越語上》:“請句踐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第二個“女”作動詞,以女嫁人。這種意義的“女”讀為“nǜ”。甲骨文“女”或讀為“母”。《合集》94:“隹(唯)女庚(害)子安。”(只有母庚害子安)金文“女”或讀為“汝”,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你”。令鼎:“余其舍女臣十家。”(我給你十家奴隸)《詩·魏風·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養你三年,不肯照顧我)戰國文字“女”或讀為“如”。古璽“相女”,讀“相如”,人名。中山王鼎:“事少女(如)長,事愚女(如)智。”(徐在國)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