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如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個“如”字本為會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寫法,左邊是口,右邊是跪著的女人,雙手交叉置于胸前,表示“從命”之意。②是石鼓文的形體,“口”與“女”位置調換,其義不變。③是小篆的形體,與石鼓文基本相同。④為楷書的寫法。
《說文》:“如,從隨也。”由“從隨”之義又可引申為“到……去”,如《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權將如吳。”“如”當“像”講,也是從“隨從”之義引申出來的,如《詩經?鄭風?大叔于田》:“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大意是:手拉馬韁繩像是有編有織,兩匹驂馬跑起來就像跳舞。由“像”又可以引申為“及”或“不及”,如《史記?韓非傳》:“斯自以為不如非。”這是說:李斯自認為自己不如韓非。由此又可以引申為假設連詞“假如”,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假如他沒有才能,您就可以取代他。
在古籍中經常出現“如是”這一詞,其義多為“如此”、“這樣”等。但有時也作“許可”用,如《金剛經》:“如是,如是。”就是說:可以,可以。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形聲字。從女,為“女”之分化字,口為分化符號,女亦聲。西周金文以“女”為“如”。戰國文字“如”字所從的“口”旁或在“女”下部,或在“女”旁的左部。本義是順從。《說文》:“如,從隨也。”《左傳·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杜預注:“如,從也。”引申為似、像。《信陽楚墓》1·4:“相保如芥。”《詩·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郭店簡“如”或讀為“諾”。郭店楚墓竹簡《五行》45:“如(諾),莫敢不如(諾)。”(徐在國)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