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煙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個“煙”字本為會意字。古璽文①的上部為“窗”,左下角為“火”,右下角為“手”,表示手執火而燃燒,煙自窗出。②是小篆的形體,變成了“從火,垔聲”的形聲字了。③是楷書異體字的寫法,現已廢除。④為保留使用的“煙”字,也是形聲字,但其筆畫較少,書寫方便。
《說文》:“煙,火氣也。”“煙”字的本義為“炊煙”,借指“人家”、“住戶”,如《史記?律書》:“鳴雞吠狗,煙火萬里。”劉禹錫《竹枝詞》:“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
“煙花”一詞多指春天艷麗的景物,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可是《還牢末》“煙花新眷愛”中的“煙花”卻是指妓女,“煙花”變成妓女的代稱。
請注意:“煙煴”指的是天地之蒸氣,這里的“煙”應讀作yīn,有時也寫作“絪緼”。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形聲字。從火,垔聲。本義為物質燃燒時產生的氣體。《說文》:“煙,火氣也。從火,垔聲。煙,或從因。,古文。
,籀文從宀。”《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周禮·秋官·蟈氏》:“以其煙被之,則凡水蟲無聲。”泛指煙狀物質,如云、霧等。由燃燒時產生的氣體引申指煙熏所積的黑灰,即煤炱。特指某些能產生煙的東西,如煙草、煙草制品、鴉片等。金文從宀、從火、禋省聲;籀文構形與金文略近,從宀、從火、垔聲,《說文》古文省去“火”;小篆成左右結構,左“火”、右“垔”,或體作左“火”、右“因”;隸楷文字由小篆演變而來。按,“垔”下的“土”本或為“火”之訛。由此推測,“垔”應即“煙”之會意本字,從火燒樹葉形會煙氣之意。“煙”由“垔”重加“火”旁而來。“煙”中的聲符“因”則可能是樹葉形的聲符化變體。現代漢字整理時,“煙”作為“煙”的異體字被淘汰。(郭小武葉青)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