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然
這是“燃燒”之“燃”的本字“然”,原為會意字。①是金文的形體,左上角是“肉”,右上部為“犬”,下部為“火”,表示以火燒犬肉。②也是金文的形體,其下部更像火苗上冒的形狀。③為小篆的形體。④為楷書的寫法。
《說文》:“然,燒也。”其實“然”字的本義為“以火燒犬肉”,古時以犬祭天,燔燒犬肉為祀。由此可以引申為“燃燒”義,如《三國志?魏書?劉馥傳》:“夜然脂照城外。”可見“然”字就是“燃”字的本字。正因為楷書“然”已看不出“燃燒”之義了,所以后人就在“然”字的左邊又增一“火”字,成為新的形聲字“燃”。其實,這個“火”字顯得重復,因為“然”下的四點就是“火”。
“然”字還被借為指示代詞用,如《荀子?勸學》:“教使之然也。”也就是說:教育使他這樣呢。也可表示肯定的回答,如《論語?陽貨》:“然,有是言也。”也就是說:對,我說過這話。“然”字有時也可以作形容詞的詞尾,如《詩經?邶風?終風》:“惠然肯來。”這是說:和藹可親的樣子來到身邊。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形聲字。從火,肰(rán)聲;或體為從艸、難聲的形聲字。徐鉉案語:“艸部有?,注云艸也。此重出。”段玉裁注:“按,篆當作??;或古本作??,轉寫奪火耳。”按照段注,《說文》或體應作,或
,為從火、難聲或?聲的形聲字。“然”字本義是燃燒。《說文》:“然,燒也。”徐鉉注:“然,今俗別作燃。”《孟子·公孫丑上》:“凡有四端(仁、義、禮、智四種開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然”字因借用作代詞、嘆詞、副詞、連詞、助詞等,本義反被掩蓋了,為便于區別,人們又在“然”下增加形符“火”,造了個從火、從然、然亦聲的會意兼形聲字“燃”。從此,“燃”專職指燃燒,“然”則用于各種假借義。戰國文字左上為“肉”的古字形,左下為“火”,右為頭朝左的直立犬形;小篆結構略有變化,上左為肉形、右為“犬”,下為“火”。就構形取意而言,有一種直觀通俗的理解,認為以“火”燒“犬”之“肉”即為“然”(燃)。后來為了形體結構平整,位于下部的火形演變成“灬”。(郭小武 葉青)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