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燎
這是“星火燎原”的“燎”字,是個象形字。甲骨文①的下部是“火”,上部是“木”,“木”字上面的小點表示火焰。②是金文形體,類似于甲骨文。③是小篆的寫法,其上部的“木”已經發生了訛變,下部的“火”依然在。④是楷書的寫法。因為下面的“火”訛變為“小”,所以在其左邊又增加一個“火”旁,表示“燎”與“火”有關。
“燎”字的本義是“放火焚燒草木”,如《詩經?小雅?正月》:“燎之方揚,寧或滅之?”大意是:那焚燒草木的野火正旺,難道會有人撲滅它?由“焚燒”又可以引申為“烘烤”,如《后漢書?馮異傳》:“對灶燎衣。”也就是對著灶火烘干衣服的意思。不過這里的“燎”字應讀作liǎo。
請注意:在古籍中常見“燎發”一詞,其實并非直指燒頭發,而是比喻消滅仇敵極容易,如《隋書》:“攻如燎發,戰似摧枯。”也就是說:進攻猶如火燎毛發,作戰就像摧枯拉朽。又“遼”字簡化成“遼”,但“燎”字右邊不能寫成“了”。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兼形聲字。從火,從尞,尞亦聲。本義為放火焚燒。《說文》:“燎,放火也。”《詩·小雅·正月》:“燎之方揚,寧或滅之。” (野火燒得正旺,誰能將它撲滅)鄭玄箋:“火田為燎。”泛指火燒。由火燒義引申為烘烤、燒焦。這些意義讀作liǎo。“燎”可轉指火把、火炬,還引申為燙,這些意義讀作liáo。由火炬義引申為照明,還引申為夜間打獵,又專指古代焚柴祭天,這些意義讀作liào。按,甲骨文有“尞”字,從火上木形會意,為“燎”本字,“燎”則是“尞”的分化孳乳字。(郭小武葉青)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