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欠
這個“欠”字也是個象形字.不用多分析你也能看出點意思來。甲骨文①是面朝右跪著一個“人”,頭部朝右開口處就是人張著大嘴巴,打呵欠就是如此,所以這就是打呵欠的“欠”字。小篆②就變得不像人的樣子了,上部的三撇好像人的頭發或張口噴出的氣體??瑫鄹床怀鋈舜蚝乔返男蜗罅恕?/span>
“欠”字本義是“呵欠”,如白居易《江上對酒二首》:“眠多愛欠伸。”是說睡覺多了,大都愛打呵欠伸懶腰。至于“欠債”、“虧欠”都是假借義,與本義無關。《紅樓夢》第三十四回中說:“(寶玉)猶恐是夢,忙又將身子欠起來。”這個“欠”字,是將身子拾起一下的意思。打“呵欠”就有“張開”之義,那么“張開”就有“抬起”之義,所以“欠起身”當“抬起身”講也就好理解了。
“欠”字是個部首字,凡由“欠”字所組成的字大都與人的嘴巴的動作有關,如:“吹”、“歌”、“飲”、“欬”、“欷”等。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象形字。《說文》:“欠,張口氣悟也。象氣從人上出之形。”徐鍇系傳:“人欠?也(?,音qù,張口也)。悟,解也。氣壅滯,欠?而解也。,氣也。”張舜徽約注:“即今語所謂呵欠也。凡人坐久思寐,或疲困時皆然?!秲x禮·士相見禮》:‘君子欠伸。’鄭注云:‘志倦則欠,體倦則伸’是也。上出之
即氣字。”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欠”字條后姚孝遂按語:“字當釋欠,象人張口出氣形?!墩f文》:‘欠,張口氣悟也?!短接[》引作‘張口出氣也’。 ……《說文》又謂:‘旡,飲食氣屰(逆)不得息曰旡,從反欠。’實則古文字反正每無別,
、
俱當釋‘欠’。”甲骨文之欠字,像人張口出氣之形,經西周金文、戰國文字,一直到秦漢簡帛,都無大的變化,西周、春秋、戰國和秦代出土文字資料中,不見單獨使用的欠字,但作偏旁的欠字習見。漢代印文中的欠字旁基本保持商周的寫法,與之時代相同的《說文》小篆欠字及欠字旁形體也應該是這種形體?!墩f文》欠字及欠字旁作可能是后人根據《說文》“欠,張口氣悟也”的說解改造的,原篆不應如此。(周寶宏)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