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毛
這是“毛”字。從金文①的形體看,就像彎彎曲曲的毛發之形。小篆②的形體也基本上同于金文。③是楷書的寫法,是由小篆的形體直接演變而來。
現在如果有人說:“某人的頭發長得真好。”他聽到后就很高興。但是如果說:“某人頭上的毛長得很好。”聽后他會生氣的。可是古代的“毛”也特指頭發,如《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不禽二毛。”這個“禽”字就是后世的“擒”字;“二毛”是指頭發華白的老人。可見“二毛”就是指頭發黑白相間的人,這里的“毛”就指頭發。
《后漢書?馮衍傳上》:“饑者毛食。”這里的“毛”字應如何理解呢?“饑餓者吃毛”嗎?不是的。其實這個“毛”是“沒”的假借字(因“毛”與“沒”讀音相近)。這句話的原意是:“饑餓的人沒有飯吃。”
“毛”字是個部首字,在漢字中凡是由“毛”所組成的字大都與毛發有關,如“毳”、“氈”、“毫”、“毯”等字。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象形字。《說文》:“毛,眉發之屬及獸毛也,象形。凡毛之屬皆從毛。”饒炯部首訂:“析言,胎生者曰毛,卵生者曰羽;統言,則羽亦毛也。鳥毛有本,故羽象兩翅之形;獸毛無本,故毛象攢聚之形,篆正象其冒體蒙葺(róng)然者。”此說僅可備一說。從現在所見最早時代毛字形體看,既不像眉發之形,也不像獸毛之形。高鴻縉《字例》:“按此不象毛形,毛不得分叉。”此說有一定道理。毛字的本形本義到底是什么,從現有的古文字資料還無法判斷,只能存疑。西周金文未見毛字用為眉毛頭發和獸毛之義者,西周文獻《詩》中多用毛字為獸毛之義,如《小雅·小弁》:“不屬于毛,不罹于里。”《大雅·烝民》:“德如毛,民鮮克舉之。”可見獸毛之義當是毛字的初義和常見義。《說文》小篆毛字形體是直接承襲西周金文、秦代毛字形體而來。漢代初年馬王堆漢墓帛書的毛字形體是從篆文向東漢時代成熟隸書以及后代楷書毛字形體的過渡形式。(周寶宏)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