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告
“一葉知秋,寸綠告春。”這個“告”字是個會意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個“牛”(牛頭形),下部是個“口”字,大意是,用口告訴人,“這個牛是要牴人的!”正如《說文解字?口部》所說的:“牛觸人……所以告人也。”②是金文的形體,③是小篆形體,均與甲骨文相似。④是楷書的寫法,把“牛”字的下半截去掉了,寫作“告”。
“告”字的本義是“告訴”,如《莊子?庚桑楚》:“吾固告汝曰。”意思是,我本來就告訴你說。從“告訴”又可以引申為“報告",如:“越人斬吳王頭以告。”(《史記?絳侯周勃世家》)這句話中的“告”字就當“報告”講。從“報告”又可以引申為“告發”或“控告”,如:“賞施于告奸。”(《商君書?開塞》)這句話是說:把獎賞施于告發奸邪的人。在《國語?魯語上》中有這樣兩句話:“國有饑饉,卿出告糴(dí敵)。”這里的“告糴”是什么意思呢?是“告訴買糧”嗎?不對。這是說請求買糧食。所以這個“告”字又當“請求”講,是從“報告”之義引申出來的,如請求準假叫“告假”,請求饒恕叫“告饒”。
請注意:“告”、“誥”、“詔”三個字的用法在古代有同有異,“告”和“誥”的原義都當“告訴”講,后來則有區別:下告上叫“告”,上告下叫“誥”或“詔”。到了秦朝以后,“詔”字只限于皇帝下命令用。可是宋朝以后又有所變化,“誥”字只限于皇帝任命高級官吏或封爵時用。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從牛,從口。像器皿之形,字像薦牛于器皿中以祭之形。其本義為告祭。《前》 1.12.5:“告疾于且(祖)丁。”夨令方彝:“丁亥,令夨告于周公宮。”《書·金縢》:“乃告大王、王季、文王。”孔傳:“告謂祝辭。”祭告對象為神、祖,引申出報告、稟告義。《前》4.40.7:“翌辛丑出告表。”甲骨文中報告為臣屬之報告,內容多為有關田獵之情報及敵警等。由報告義引申出告訟、告狀義。??攸比鼎:“??比以攸衛牧告于王曰……”由報告義又引申出告訴義。《廣雅·釋詁一》:“告,語也。”由告訴義引申出告誡義。戰國金文中或借為制造的“造”字。(陳英杰)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