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xì)說漢字:尤
“西南諸峰,林壑尤美。”這個(gè)“尤”字本為指事字。①是甲骨文,在一只右手的手指上有一點(diǎn),意思是生了一個(gè)肉瘤,即“疣",俗稱“瘊子”,中醫(yī)上叫“千日瘡”。②是金文的寫法,與甲骨文相似。③為小篆的形體。④為楷書的寫法。
《說文》:“尤,異也。”這是說,“尤”字的本義為“特異'“不正常”。此說近是。“尤”實(shí)為“疣”字的初文。因?yàn)轲嘣谌梭w是多余的、不正常的,所以能引申為“過錯(cuò)",如《詩經(jīng)?小雅?四月》“莫知其尤。”這是說沒有人知道他的過失。由“過錯(cuò)”又引申為“指責(zé)”,如司馬遷《報(bào)任安書》:“動(dòng)而見尤。”也就是說:稍有一動(dòng)就被指責(zé)。“疣”本來就是突出于皮膚的,所以又可以引申為“突出”、“異常”的意思,如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拔其尤。”也就是說:要選拔那突出的人。由“突出”義就轉(zhuǎn)化為副詞“尤其”、“特別”,如《漢書?辛慶忌傳》:“食飲被服尤節(jié)約。”后世多用此義。
——左民安《細(xì)說漢字》
擴(kuò)展閱讀
骨文字從又從一、又亦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從一以或示禁止,故產(chǎn)生禍害意。卜辭尤字形不誤,至篆文形訛,《說文》誤釋作「從乙、又聲」。隸、楷字形更據(jù)篆文有所調(diào)整,全失原形。
尤字有怨咎、禍害的用法,如「怨天尤人」。字引申有過失意,如「以儆效尤」。字由從一,有強(qiáng)調(diào)突出意,如「尤物」、「尤甚」、「尤為突出」。假借為姓。(編撰:朱岐祥 審查:蔡信發(fā))
——《中華語文大辭典?漢字源流》
擴(kuò)展閱讀
金文從「又」從一小筆(以◎表示),「又」亦聲,象手上長(zhǎng)著肉瘤(孔廣居、朱芳圃),戰(zhàn)國(guó)竹簡(jiǎn)「尤」作為偏旁,一小筆常寫作圓弧,更象肉瘤之形,參見「蚘」、「[尤尤]」字所從。「尤」是「肬」或「疣」的初文,本義為贅肬、肉瘤。贅疣是身上多餘的瘤子,是不正常的特異現(xiàn)象,故引申指過失,罪過(谷衍奎)。由於「尤」為引申義所專用,肉瘤之義便以加意符「肉」的「肬」來表示,簡(jiǎn)化字則以從「疒」為意符的「疣」為正體。從肉瘤引申,「尤」有突出、優(yōu)異之義,《說文》:「尤,異也。從乙,又聲。」《莊子.徐無鬼》:「南伯子綦隱幾而坐,仰天而噓。顏成子入見曰:『夫子,物之尤也。』」顏成子讚許南伯子綦,認(rèn)為他是人物之中最出類拔萃的。後世用「尤物」表示珍奇之物;又指絕色美女,有時(shí)含有貶義。從「尤」的字與異於平凡、突出義有關(guān),如「就」有高出之意,《說文》:「就,高也。從京從尤。尤,異於凡也。」由特異義引申,「尤」可表示尤其、格外,歐陽修《醉翁亭記》:「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金文用作人名,鑄司寇鼎:「鑄??(司)寇尤肇乍(作)肆鼒」,「鑄司寇」是官名,意謂名叫尤的鑄司寇製造供祭祀用的小鼎。
漢帛書讀作「疣」,泛指疾病,《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第104行:「祝曰:『今日月晦,騷(掃)尤(疣)北。』入帚井中。」意謂祝禱說:「今日月盡(即農(nóng)曆每月的最後一日),把疾病掃向北方。」完結(jié)後,將掃帚扔到井裏。又表示罪過,《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第224行:「夫唯不爭(zhēng),故無尤。」又用作人名,《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第104行:「黃帝身禺(遇)之(蚩)尤,因而擒之。」「蚩尤」是傳說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領(lǐng)。
——漢語多功能字庫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jī)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