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扔
這是“扔掉”的“扔”宇,本為會意字。甲骨文①的右下方是一只右手,左方是一個曲形之物(乃),表示手扔之意。②是小篆的形體,手移到“乃”的左邊。③是楷書的寫法。
《說文》:“扔,因也。”不妥。“扔”字的本義就是“丟掉”、“扔棄”,如《紅樓夢》:“每日大家早來晚散,寧可辛苦這一個月,過后再歇息,別把老臉面扔了。”
“扔”字有時讀作rèng,那是“牽引”、“拉”的意思,如《老子》:“則攘臂而扔之。”這是說:就舉起胳膊,指引人們遵守禮節。另外,“扔”也有“摧毀”義,如《后漢書?馬融傳》李賢注:“扔,摧也。”當“摧”講的“扔”字也讀作rèng。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形聲字。從手,乃聲。基本義是牽引,拉。《老子》第三十八章:“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向相反的方向牽引,使遠離,就引申為拋投。進而又引申為丟棄。這些意義出現較晚,而且常使用在北方地區。甲骨文中的“”可能就是《說文》的“扔”字。但表義不明。(方東杰)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