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承
這是個“承”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面朝左半跪著的一個人,人的下面是兩只大手,是“捧著”的意思,可見“承”是個會意字。金文②也基本上同于甲骨文的形體。小篆③則有所變化,即在金文的兩手之間又增加了一只手。④是楷書的形體,既看不出“人”,也看不出“手”的模樣了。
“承”字的本義是“捧”,如《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承飲而進獻。”也就是說:捧著酒一類的東西而進獻的意思。從“捧”又引申為接受、承受等,如《左傳?僖公十五年》:“敢不承命?”大意是:哪里敢不接受命令呢?從“接受”又可以引申為“繼承”或“接續(xù)”的意思,如《后漢書?班彪列傳》:“漢承秦制。”也就是說漢朝繼承了秦朝的制度。
在古代史籍中,我們經(jīng)常見到“承乏”一詞,它是什么意思呢?一般都是在任的官吏的自謙之詞。也就是說自己所任職位一時還沒有適當?shù)娜诉x,暫由自己來補缺充數(shù),含有自己不稱職的意味?!俺袎m”一詞在古代也常用,是什么意思呢?是特指天花板,因為天花板能“捧住”屋頂上的塵土,使之不得下落。《后漢書?雷義傳》中說的“投金承塵上”,也就是把錢藏在天花板之上的意思。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像個跽跪(古人席地而坐,作跽跪形)的人被雙手捧著或接著。小篆簡省跪人形,人下疊增手形,從手、從卪、從収,三個字合起來會意。隸書省并為“承”。《說文》:“承,奉也,受也。”本義為承托,捧著。《書·顧命》:“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階。”引申指接受,承受。《左傳·成公十六年》:“承寡君之命以請,若得所請,吾子之賜多矣。”由此又引申為接續(xù),繼承。《后漢書·班彪傳》:“漢承秦制。”(荊亞玲 蔣曉薇)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