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杯行酒六親喜,我家新婦宜拜堂。”這個“拜”字本為會意字。①是金文的形體,左為“手”,右為“頁”(很像面左而立的人形),“頁”即“頭”的形象。這就表示舉手至頭為拜。②是小篆的形體,為兩手之形,合掌為拜。③是楷書的寫法。
《說文》:“拜,首至地也。”“拜”字的本義為恭敬的禮節,如《周禮•春官•大祝》中就有“九拜”之禮。《尚書•益稷》:“皋陶拜手稽首。”“稽首”,指頭要觸到地面的一種禮節。這是說:皋陶行跪拜之禮。又可以引申為“拜見”、“謁見”,如王充《論衡•知實》:“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大意是:孔子等到他不在家的時候便前去拜見他。“授給官職”亦可稱“拜”,如《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拜亮為丞相。”也就是說:授丞相的官職給諸葛亮。
請注意:《詩經•召南•甘棠》:“蔽芾(fèi)甘棠,勿剪勿拜。”這里“拜”作何解呢?其實它是“拔”的通假字。詩的大意是:茂盛濃密的杜梨樹,不要剪它,不要拔它。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從手,從??。金文像手連根拔掉一種植物。小篆有繁簡二體:繁體從手、從??,簡體則從兩手形并置,從丅(下),表示下拜之意。隸書承襲小篆亦有繁簡二體。今均用簡體“拜”字。??,文獻多作“拜”,本義為拔。《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引申為提拔,授予官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拜相如為上大夫。”進而引申為拜謝,拜訪。《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說文》:“??,首至地也。從手、??。??音忽。
,揚雄說,拜從兩手下。”所釋為“拜”之常用義。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首至手也,各本作首至地也,今正。首至地謂稽首,拜中之一,不可該九拜。‘拜’之名生于‘空首’。故許言首至手。《周禮》之‘空首’,他經謂之拜手。鄭注曰:‘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 ……詳言曰拜手,省言曰拜。拜本專為空首之稱,引申之則稽首、頓首、肅拜皆曰拜。”指雙手作揖,是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書·益稷》:“皋陶拜手稽首。”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拜是拱手彎腰,頭俯至手而不至地,如今之“揖”,稽首則是頭要觸到地面的一種禮節,二者有所不同。后來作為行禮的通稱,不僅指拱手彎腰而已,屈膝頓首、兩手著地或叩頭及地等均為拜。《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以享右祭祀。”由表示敬意的禮節,虛化為敬辭,表示恭敬。宋曾鞏《北歸三首》其二:“拜捧恩書喜滿顏,馬蹄遙望斗杓還。”(荊亞玲 蔣曉薇)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