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斤
這是“運斤(斧子)成風”的“斤”字。甲骨文①的上部是橫刃朝左、下部有一條曲柄的大斧頭,可見這是一個像斧子形狀的象形字。所以在上古“斤”就是大斧,是一種武器。金文②是刃朝右的兩把大斧子。到了小篆③雖然形體很美觀,但卻不像斧子了??瑫軇t完全走樣了。
“斤”字的本義就是大斧頭,如《左傳•哀公二十五年》:“皆執利兵,無者執斤。”也就是說:軍隊都拿著鋒利的武器,沒有鋒利武器的就拿著大斧頭。既然“斤”的本義是大斧頭,那么它為什么又代表重量單位呢?有人說是因為古代做個大斧頭要秤秤幾斤重。這是主觀臆測。其實,在最初的口語里已有了當重量講的詞,而在筆下卻沒有這個字,就把“斤”字借來用上了(因為讀音相同的關系),并且永借不還了。那么沒有代表“斧”的字,可怎么辦呢?我們的祖先又在“斤”字之上加了一個“父”字,于是就產生了一個新形聲字“斧”(上聲下形)。這樣,“斤”、“斧”二字就各有各的職責了。
“斤”字是一個部首字。凡由“斤”字所組成的字往往與斧頭或斧頭的動作有關,如“所”、“新”、“斷”、“斯”、“析”、折”等字。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象形字。《說文》:“斤,斫木也,象形。凡斤之屬皆從斤。”段王裁注:“斤,斫木斧也。此依小徐本,凡用斫物者皆曰斧,斫木之斧則謂之斤。”徐灝段注箋:“斧斤同物,斤小于斧,斤字又通作釿。”從西周早期金文征人鼎中的“斤”字開始就已經看不出象形,至《說文》篆文“斤”字形體更是如此。甲骨文的“斤”字形體明顯為象形字,甲骨文兵、?、新、折等字,皆從(斤)形,特別兵字作
,新字作
,折字作
等形,皆從手持斤,折字為雙手持斤砍斷樹木,所從之“斤”形更為象形,類似后代工匠所用錛子一類的工具或武器。從甲骨文西周金文兵字從斤看,斤雖本來用為砍木之工具,但也用于戰爭。(周寶宏)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