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所
?
“所”字是個會意字。金文①的左邊是一扇門(戶),右邊是一把大斧頭,以斧破門,表示盟誓之義。小篆②的形體基本上同于金文。③是楷書的形體。“所”字當(dāng)“破門”講的本義到了后世已經(jīng)消亡,而大都被假借為“處所”的“所”字用了,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公朝于王所。”就是說:公在王的住所朝見了王。現(xiàn)在又引申為特指機關(guān)或特種用途的處所,如醫(yī)務(wù)所、派出所、招待所等等。
“所”字又可由實詞引申作古漢語中的虛詞,主要是用作代詞,放在動詞之前,組成名詞性的詞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等等,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賜我南都之田,狐貍所居。”也就是說:給我南都的土地,那是狐貍居住的地方。
“所”字有時還可以表示大概的數(shù)目,如《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fù)還。”大意是:老人離開一里路左右,又回來了。(周寶宏)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形聲字。《說文》:“所,伐木聲也。從斤,戶聲。《詩》曰‘伐木所所。’”段玉裁注:“伐木聲乃此字本義,用為處所者假借為処字也。若王所行在所之類是也。用為分別詞者,又從処所之義引申,若予所否者、所不與舅氏同心者之類是也。皆于本義無涉,是真假借矣。”桂馥義證:“《詩》曰伐木所所者,《小雅·伐木》文,彼作許許,許所聲相近。”按:“所所”與“許許”都是狀伐木之聲,應(yīng)該都是借用。所字在傳世和清末以來發(fā)現(xiàn)的西周金文中僅宋代著錄的西周晚期敔簋銘文有“所”字:“奪俘人四百,廩于榮伯之所。”傳世文獻中,西周中晚期文獻《詩·大雅》,已習(xí)見“所”字用為處所之所。(陳英杰)
——李學(xué)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