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斧
?
“林木茂而斧斤至焉。”這個“斧”字本為形聲字。①是甲骨文的形體。右邊是“斤(斧頭)”,表形;左為“父”,表聲。②是金文的形體。③是小篆的形體,變為上聲下形的形聲字。④為楷書的寫法。
《說文》:“斧,斫也。”許慎認為“斧”字的本義為“斫”。這不妥。“斫”為動詞,只能是“斧”的引申義。“斧”字的本義應為名詞“斧頭”,如《詩經•齊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大意是:要砍柴呀怎么辦?不用斧子就不能辦成。古代的兵器亦用大斧,如《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道榮輪大斧來迎,戰不數合,氣力不加,撥馬便走。”“斧”由名詞引申為動詞,當“砍”講,如曹操《苦寒行》:“斧冰持作糜。”這是說:砍下的冰塊用來煮粥。
請注意:“斧正”,是請人修改文章的敬詞,如陳《與鄧彰甫書》:“萬祈斧正。”意思是:特別盼望給予修改。后世也有人將“斧正”寫作“斧政”、“削正”等,均可。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形聲字。《說文》:“斧,斫也。從斤,父聲。”斫指砍伐的意思。斧是用來砍伐樹木的工具,也用作砍伐人的刑具,用處很廣。斧字在商周墓葬中多有出土,與今天之斧基本相同。在甲骨文,斧字就已經變為形聲字,但是“斧”字所從的“父”聲旁本是石斧的象形字,本作,象手持石斧,這種石斧原始社會墓葬多有出土。據此可知,父即斧字初文,因為用為父親之父,因此加“斤”旁而成為從斤父聲的形聲字。(周寶宏)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