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這個字,原來是這個意思
作者簡介: 許暉,1969年生,自由作家,現居云南大理。主編有《“六十年代”氣質》《中國歷史的后門》等。合著有《新說文解詞》《中華語典》《趣讀史記》系列等。著有《身體的媚術:中國歷史上的身體政治學》《亂世的標本:中國歷史上的亂世人格癥》《亂世之鞭:中國歷史上極有爭議的30個人》《中國人容易誤解的日常俗語》《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等。
其仆維何,釐爾女士(《詩經》)
漢字身世小檔案
■ “士”是男子的美稱,因為男子負責最重要的事。
■ 孔子解釋“士”為:“推十合一為士”,意思就是通曉萬物的原理。
■ “女士”一詞不是外來語,最早在《詩經》里就曾出現。
■ “紳士”最早可不是指西方的gentleman,而是指腰束三尺衣帶的“士”階層。
1 金文 |
|
3 小篆 |
士,許慎認為這是一個會意字,《說文解字》:“士,事也。數始于一,終于十。從一從十。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按照許慎的解釋,“士”的本義就是“事”,表示善于做事,從一開始,到十結束,非常完美地完成了一件事情。《白虎通》也說:“士者,事也,任事之稱也。”任事即做事稱職。近代文字學家吳承仕先生認為,男人最原始的事就是耕作,他說:“事,謂耕作也。蓋耕作始于立苗,所謂插物地中也。人生莫大于食,事莫重于耕。故士為插物地中之事。”因而將“士”作為負責耕作的男子的美稱。
至于孔子所說的“推十合一為士”,清代學者黃生解釋道:“《說文》引孔子‘推十合一為士’,言能綜萬理于一源也。”如此一來就符合了“士”的各種引申義:“通古今,辯然不,謂之士。”“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以才智用者謂之士。”諸如此類。
但是,許慎并沒有見過甲骨文和金文,只就小篆字形加以解說,跟“士”的金文字形嚴重不符。我們看“士”的金文字形1,很明顯這是一個象形字,像一把“鉞”的形狀,“鉞”用青銅或鐵制成,樣子像比較大的板斧。因此“士”的本義是使用斧鉞的戰士,引申為男子的美稱。金文字形2,下面“鉞”的寬刃更加清晰。小篆字形3,下面的寬刃完全看不出來了,因而才讓許慎附會為“從一從十”。
士階層如同卿和大夫階層一樣,也分為上、中、下三等,分別稱上士、中士、下士,不過天子之士獨稱“元士”。元者“善之長也”,是受有天子爵命之士,不能混同于諸侯之士。此外,還有秀士(德行才藝出眾的人)、選士(德業有成者)、俊士(選入太學者)、造士(學業既成者)、進士(可進受爵祿者)等諸多名目。
有趣的是,現在的社交場合稱女人為“女士”,很多人都誤以為是從西方禮儀而來的,其實不然,《詩經》里早就出現了這個稱謂。《詩經·既醉》:“其仆維何,爾女士。”“(lí)”,是賜予的意思。這句詩的意思是:侍奉的人怎么樣?賜予你德行美好的女子為伴侶。孔穎達解釋說:“女士,謂女而有士行者。”有士人操行的女性稱作“女士”,跟今天的禮貌用語沒有什么區別。
還有“紳士”一詞,也多誤以為來自西方禮儀,其實不然。“紳”是士階層系在衣服外面的又大又長的帶子。用大帶子束腰,其余的部分垂下來作為裝飾,這種服飾稱為“紳”。“紳”的長短在等級制中有著嚴格的限制,《禮記》規定:“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士的“紳”長三尺,官吏的“紳”長二尺五寸。之所以要規定士階層束“紳”,是要求他們恭敬謹慎,像“紳”一樣自我約束。后世就把這個階層稱為“紳士”,后來又用來指在地方上有財有勢或得過一官半職的人,一般都是地主和退職官僚。
——摘自 許暉 《這個字,原來是這個意思》
購買本書請點擊閱讀原文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