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為
這是“為有犧牲多壯志”的“為”字,是個會意字。甲骨文①的上端是一只手,其下是頭朝上尾朝下腹朝右的一頭大象,意思是手拉大象去勞動的意思。金文②的上部也是手(爪),其下部的大象變為腹朝左了。③是小篆的形體,越變越復雜,僅是上部的手形還有點兒像,下面的大象就不像了。④是復雜的楷書體,是由小篆直接演變而來。⑤是簡化了的楷書體。⑥是最新簡化字。
“為”本為“役象以助勞”,也就是牽著大象去勞動的意思,其本義是“作”、“干”等。這個本義我們今天還用,如“事在人為”、“敢作敢為”。從“作”又可以引申為“造”、“制”,如《易經•系辭下》:“結繩而為網罟。”所謂“罟(gǔ古)”也是一種魚網。意思是:把繩索結起來制成魚網。由“制”之義又能引申為“治理”,如《商君書•農戰》:“善為國者,倉廩雖滿,不偷于農。”這里的“偷”字是“怠惰”或“忽視”義。原話的意思是:善于治理國家的人,糧倉雖然已經很滿了,但是仍然不忽略農業的重要。
“秦為知之,必不救也。”(《戰國策•秦策四》)這里的“為”字怎樣理解呢?這個“為”字當“如果”講,是個假設連詞,是一個特殊用法,很罕見。這兩句話的大意是:秦國如果知道了,一定是不會去救的。
“為”字當讀作wèi(慰)時,大都作介詞用,①可當“給”、“替”講,如:“庖(páo袍)丁為文惠君解牛。”(《莊子•養生主》)就是說:廚師替文惠君宰割牛。②可當“因為”講,如《史記•留侯世家》:“為其老,強忍,下取履。”也就是說因為他老了,所以強忍內心的不快,下去(給那老人)取上鞋子來。③當“被”講,如“為矢所傷”,也就是說被箭射傷了。
另外,“為”字還可以作句末語氣詞用,表示反問或感嘆,如:“死何含珠為?”(《莊子•外物》)也就是說:人死了以后為什么還要含一顆珠子呢?原話最后的一個“為”字就是反問性的句末語氣詞。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從爪象。甲骨文像一只手牽著一頭象,會勞作意。從“爲”字的構形,表現出遠古時代中原地區氣候溫暖、人們馴服大象役其勞作的情況,同時也透露出漢字非常古老的信息。“爲”是個使用頻率極高的常用字,在使用過程中產生了很多變體、簡體、訛體等等,到了小篆,已經看不出大象的模樣了。《說文》臆猜為“母猴”,肯定是錯了。小篆承襲的是春秋、戰國秦文字的寫法,較之戰國時代的六國古文變化還算小的。六國“爲”字常常簡化得只剩一只手和一顆不像象頭的象頭,更無從見其本義了。 “爲”字的《說文》古文當是上部的進一步訛變。(李守奎)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