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漢字:孚
這是“激戰獲孚”的“孚”字。這個字是個會意字。甲骨文①的左上方是一只手,其下是“子”形(也就是“人”形),表明手抓“俘虜”之義。②是金文形體,大致與甲骨文的形體相似,手下捉了一個人。③是小篆的形體,與金文的形體大致相似。④是楷書的寫法,仍然上部是“爪”(手),下部是“子”。
“孚”字就是“俘”字的初文,表明捉住了一個人。后來因為“孚”字看不出有人的形象,所以在其左又增加了單人旁(亻),也就是“俘虜”的“俘”。這樣一來,“孚”字就不當“俘”講,經常當“信用”講,這是因為在古代交換俘虜是必須講信用的,如《詩經•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也就是說:成王的“信用”。后來又引申作“為人所信服”之義,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傳•莊公十年》)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小信用還沒有為人所信服,神是不會保佑的。“孚”字的“信服”之義,今天還用,如“深孚眾望”等。
“孚”有時充當“孵”的假借字,如《通俗文》中所說的“卵化曰孚”,韋昭注《國語》中也說:“未孚曰卵。”不過這種意義,后世均寫作“孵”。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會意字。從爪子。“孚”是“俘”的本字。金文中的“孚金”、“孚貝”都是指俘獲銅、貝等財物。兒童、婦女也是古人俘獲財物的一部分,故字從爪子會意。“爪子”即抓獲小孩的意思。《說文》說“孚”的本意是孵化幼子,字從爪下覆子,別義是“信”。徐鍇進一步解釋說:“鳥之孚卵者皆如其期,信也。鳥袌恒以爪反覆其卵。”驗之甲骨文、金文等早期古文字的寫法和用法,都不相合,都是晚起的意義。(李守奎)
——李學勤《字源》
投稿郵箱:admin@zdic.net
漢典主站:m.mykzcwp.cn
漢典論壇:bbs.zdic.net
漢典手機站:m.zdic.net